吟墨

“閩系”房企開始頻頻于上海、北京等、二線城市搶地,是大勢所趨,更是企業推進全國發展戰略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上,福州房企的表現無疑是最活躍的。在南京,正榮集團以總價36.2億奪浦口兩地塊;升龍集團以30.8億元獲得南京河西江心洲一住宅地塊;禹洲地產以13.17億競得上海市嘉定區菊園新區一地塊;泰禾集團在北京通州奪得“新地王”桂冠。
而在上個月,泰禾、融信、陽光城也均在上海奪得地塊,或正式進軍或深耕上海。在這一波競地狂潮中,閩系軍團表現搶眼,力壓大牌房企,讓當地媒體驚呼“福建黑馬”。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稱,“閩系”房企開始頻頻于上海、北京等一、二線城市搶地,是大勢所趨,更是企業推進全國發展戰略的需要。
閩系軍團再掀購地潮
北京、長三角數個地塊,均被閩系軍團奪得,并創下了新的地王記錄,引發全國關注。
“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均可以看見閩系軍團的身影,頻頻出手掀起購地狂潮。”一業內人士稱,閩系軍團在今年上半年出手快、猛,在全國土地市場脫穎而出。
2013年上半年,泰禾集團共在京滬兩地接連拿下5塊地,其中,在北京朝陽區、通州區、石景山區奪下4塊地,在上海閘北區競得1塊地,5塊地的總價款近70個億。除此之外,2013年上半年陽光城、融信、正榮等多家福建大型房地產企業,也開始轉戰京滬。
去年11月,陽光城把總部從福州遷到上海,并在“遷都”完成后30天內,以低價摘得上海羅店新鎮和嘉定新城兩幅優質土地。今年3月底和4月初,陽光城又連續在上海外高橋拿下兩幅商業地塊,一度令業內驚詫不已。
繼4月27日融信集團以14.12億元競得上海趙巷特色居住區用地后,6月27日,融信集團經148輪競價,最終以47.25億元成功競得上海“徐涇鎮會展中心3號地塊”,成為新地王。近日,這塊地又有新進展,融信集團宣布聯手綠地集團,將共同開發該地塊,打造上海集五星級酒店、超5A級寫字樓、大型集中式商場及SOHO的地標性綜合體。這標志著融信集團進一步深耕上海。
閩系軍團,在一線城市攻城略地,而今已成為一線城市樓市一道靚麗風景線。
實現從“本土”到全國品牌的跨越
有業內人士分析,福州房企業從“本土”到全國的齊發力與企業發展戰略有關,福州房企深耕福建多年,已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經驗,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向全國擴張,實現從本土到全國品牌的跨越。
“資金雄厚是閩企們敢于拿地的最主要因素”,一業內人士稱,從閩系軍團成員來看,泰禾、陽光城、融信、正榮等都是福州的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相當雄厚的資本和開發經驗。
為何閩企們的資本實力如此強大呢?一方面得益于各個已開發項目在市場得到良好反應的支持。據了解,從上市企業陽光城、泰禾披露的一季度財報來看,凈利潤漲幅均超過100%。從泰禾發布的201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來看,上半年泰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近9倍。泰禾集團的相關負責人稱,“這表明今年上半年泰禾可供結轉的項目同比增多,而且在售項目前期銷售勢頭良好,形成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閩系龍頭企業都表現出了強大的“融資”等資本運作能力。“對于閩企而言,除了銀行貸款,還可以民間私募以及信托等,都可以保障資金到位。充足的現金流和較強的融資能力,自然讓閩系軍團具有很強的囤地能力。”一業內人士稱,正因兜里有錢,福州房企們都底氣十足,熱情度高漲,即使與國內一線房企同臺競技亦不“手軟”。
“試水”需懂深耕
對于有實力的閩企來說,進入一線城市,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實力的象征。然而,如何能在競爭激烈的一線市場上穩固地占有一席之地?這是福州房企軍團需要深思的課題。
最值得關注的是,“大躍進”式的頻頻出手拿地,必將帶來購地的高支出和高融資,給財務帶來壓力。據了解,福州房地產企業在一線城市高調拿地,創下多個“第一”,在引起全國媒體高度關注的同時,對其資金鏈的質疑聲亦不斷。
福州某上市房地產企業的媒體發言人在接受采訪時稱:“閩商向來崇尚穩健經營,雖目標高遠卻并不冒進,公司每拿一塊地都會對土地的收益與風險進行全面評估。拿地時主動選擇中小型地塊,且單幅土地總金額不超過10億元,以免對資金流造成太大壓力。”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小型地塊適合高周轉開發側裂,通常拿地一年內必開盤,資金回籠快,目前福州房企在省外拿地多數采取這種方式避免風險。
“盡管福州房地產企業信心滿滿,但房地產的發展受大環境影響大,今后如何發展,還需拭目以待”,一業內人士稱,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并非所有進軍一線城市的開發商都一帆風順,業績平平、鮮有露面的企業也都有。閩系軍團想一炮而紅,除了扎實的實力外,更要有好產品,并在經營理念、開發模式、營銷戰略等方面均需做出創新,以適應大都市的需求,甚至與國際接軌,才能在高手林立的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