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當李英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時,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話語輕柔,語速緩慢的女士卻是個從小就特立獨行的“叛逆”分子,甚至連初次投資茶業,也沒有循規蹈矩地從鐵觀音開始,而是挑戰了最難把握的巖茶。
一走進茗緣匯,大黑體的“武夷大藏”赫然醒目,渾厚而沉靜,與會所幽長的縱深相得益彰,一種“大隱于市”的心境油然而生。在這份別致的靜謐中,記者揣測茗緣匯的主人應該是一位優雅的小女人,然而,當李英的故事被娓娓道來時,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話語輕柔,語速緩慢的女士卻是個從小就特立獨行的“叛逆”分子,甚至連初次投資茶業,也沒有循規蹈矩地從鐵觀音開始,而是挑戰了最難把握的巖茶。
像電影一樣的人生
李英來自一個幸福和睦的傳統家庭,家底殷實,為她在家鄉安排一份輕松穩定、收入頗豐的工作綽綽有余,這也是她父母希望女兒大學畢業后走的路。可是,李英向往城市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不愿意每天過著一層不變的生活。1999年,李英不顧父母反對,帶著在大學打暑期工攢下的1500元來到福州。
“剛到福州只身一人,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人脈資源,找工作四處碰壁,那會有個華夏衛視的電視頻道,好不容易在里面謀到文員的崗位。現在回想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是天真無知,但又一副天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完全沒有考慮周詳就來了。”李英告訴記者,相對于家鄉縣城而言,當時福州的生活成本很高,既要租房子又要日常開支,1500元已所剩無幾,做文員的工資少得可憐,勉強維持生活。
為了提高收入,在同行的推薦下,李英跳槽進入另一家電視臺做節目營銷。雖然非常辛苦,但比起做文員,外向的李英還是更喜歡在外面奔走,只是公司事先有說明業績提成不能每月按時兌現,這讓李英平生第一次體會到付不起房租的窘迫。“我當時跟房東好話說盡,懇請她再寬容幾天,等我提成一到手就還清,但是已經拖欠三個月,房東再也沒有耐心,只管匆忙催促我趕緊走人。”李英說,還在我收拾東西的時候,下一位租客已經搬行李進來了,一個年齡相仿的女孩,她看我一邊整理衣服一邊委屈地哽咽著,便好心詢問起情況來,了解大概后,她竟然二話不說地收留了我,還免費讓我住到找著房子為止。
李英現在回憶起那段短暫的時光仍然唏噓不已。“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在陌生的城市里能夠得到素昧平生的善良人幫助,那份感動是無法言語的。她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我們也因此成了好朋友。”她說。
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做媒體營銷一年多后,李英已經游刃有余,積累了不少資源。一貫特立獨行的她很快便萌發了自己單干的大膽想法。“那時候做這行的競爭小,也熟悉其中的操作模式,自認為非常簡單,于是立馬著手籌備公司,租場地、雇員工、拉業務……好像一切都理所當然地順利。”李英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個叛逆、有野心的人,但是思想傳統的父母希望她以家庭為重。其實在李英來福州前,家里已經為她在老家縣城政府部門安排好工作,李英也順從地去上班,可沒過多久,李英發現越來越無法忍受每天喝茶、看報紙,嚼舌根的日子。在父母的反對下,李英決定辭職。
隨著同行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加上李英畢竟還是生意場上的新手,公司的經營也逐漸走下坡路,后來只好關門大吉。李英說,“我并沒有因為公司倒閉而受打擊,反而覺得失敗的教訓是一次經歷也是一次學習,還年輕呢,從頭再來嘛。”
完成公司清算之后,李英又重整旗鼓,先租下一間便宜的房子作為棲身之所,再出去找工作。
“這次不會像第一次找工作那樣沒自信,有經驗也有目標,我定位在自己擅長的營銷方向,不多久就成功了。”李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自己的經歷,她總結了一些小心得,一方面做營銷不能急功近利,要堅信有付出就有回報,自己也有過三個月沒有業務的恐慌期,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人錯行,但熬過來就海闊天空了;另一方面是要有技巧,靈活變通,比如去客戶公司拜訪,雖然只需要和對接人洽談就可以,但順便也找其它相關部門負責人打個招呼,不僅能夠提高營銷效率還可以獲得不少新資訊。就這樣,李英慢慢在福州站穩腳跟。
整合資源是王道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李英已經具備很高的市場敏感度。十年前正值廣東深圳IT業發展高峰期,李英也在福州成立了一家IT公司,主要做樓宇安防監控系統。“當時和一家做安防監控的公司有業務往來,認識了里面的一位師傅正準備跳槽,我就提議一起合伙做,他負責技術,我跑進貨和銷售。”李英說,“我開始頻繁往返于福州深圳之間,那時候深圳挺亂的,魚龍混雜,甚至時常聽說殺人越貨的消息,一個單身女人確實挺害怕的,有些老鄉還讓我帶她們去深圳淘金,我都直接拒絕。”
IT公司發展很順利,主要接政府項目,和國有企業以及大型開發商合作,在福州軟件園里的辦公場所有800平方米左右。李英很快又察覺,做安防監控必定要涉及裝修工程,如果自己就能將兩者打包豈不是兩全其美?于是,李英的裝修工程公司應運而生。“通過嘗試性的整合推廣,市場反應很不錯,很多甲方只需要和我一家乙方打交道,既免去不必要的麻煩又節約時間,最關鍵的是縮減了中間環節造成的成本浪費。”李英說。
無獨有偶。IT和裝修的聯姻使得李英的公司規模更上一層樓,然而裝潢和建筑的碰撞讓李英的人生翻開了全新的一頁。李英自己都沒想到會如此戲劇性地找到一個做建筑工程的丈夫。當記者問李英,既然都找到可以依靠的港灣,為何還要讓自己繼續辛苦,李英笑著告訴記者,“我是一個思想獨立的人,當初孤身一人敢在福州闖,就沒想過要日后靠丈夫養活。我喜歡自己有工作或事業,那是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肯定。每天靠丈夫‘撥款,看丈夫臉色的生活太傷自尊。”
IT、裝修、建筑工程三位一體,在資源整合才是王道的今天,李英和丈夫的商業版圖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穩固。
一見鐘情愛巖茶
這幾年,李英收獲了成功的事業、甜蜜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面對美好的種種,李英開始沉心反思,幸運不可能永遠相伴,混商場多年難免帶上浮躁之氣,這很容易讓人失去正確判斷的理智,繼而破壞已經擁有的全部。
2011年,由于公司在南平有項目,李英抽空帶孩子去武夷山放松,機緣巧合下接觸到巖茶,立刻就被武夷山巖茶的氛圍深深吸引。她借用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的話,“自從我來到武夷山,就被那里的風景迷住了,更被那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夷巖茶吸引,就像一個女性遇到了非常了不起的男性。我似乎聽到了一個巖茶的聲音,如果是別人,可能以為是夢幻,而我,把它視為箴言。”
“和清淡的鐵觀音、不慍不火的紅茶相比,我覺得巖茶好似一個可以盡情交流的智者,有很多話聊,但每一句都不同,富有生命力和情感氣息。”李英說,或許是性格使然吧,巖茶通常都是受喝茶多年的人鐘愛,初學者通常都是先從鐵觀音開始,最后才是巖茶,但是我第一次深入巖茶就陷進去
李英并沒有直接投資茶葉品牌,而是投資做純商務茶會所。李英告訴記者,茶會所可以給客戶提供安靜的交談環境,又可以直接為自己公司的其它業務服務,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處靜思的好地方。有朋友勸李英,巖茶太沖,不好經營。李英卻淡然回應,既然遇上就細細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