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星,女(1991.9-),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2010級本科生,考古專業。
摘要:在現代生活中,攝影已經成為普通大眾的生活內容之一,很多人喜歡攝影,喜歡用相機來記錄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攝影不再是有距離感的存在。所以本文旨在討論一些關于攝影的基本知識,以及攝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讓我們更加清楚簡單的了解攝影。
關鍵詞:攝影;攝影用光;攝影構圖
攝影,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的存在著,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接觸過,身份證學生證等一系列證件照,出去游玩時的風景或人物照,家庭日常生活的生活照。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真正的攝影或者說專業的攝影,以及基礎的攝影技術,卻并未被許多人所知。
一、 攝影的基本定義
攝影 (Photography) 一詞是源于希臘語 φω phos(光線)和 γραφι graphis(繪畫、繪圖)或γραφη graphê,兩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線繪圖”。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般我們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一副好的攝影作品,要有好的構圖,好的布光,好的主題,以及好的思想內涵,能夠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讓欣賞者明確的感受到作者的攝影意圖和想要表達的主題以及思想內涵。
二、 攝影構圖
攝影構圖貫穿于攝影藝術創作的整個過程中,在實際拍攝中,通過構思尋找拍攝角度,選擇拍攝對象,運用光線、線條、影調、色彩、明暗、對比、虛實等手段,將構圖法則實際化,以最富有表現力的畫面,反映作品的內容,讓作品主題更加突出1。
在同樣的內容下,有些照片往往會顯得比其他一些更為優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照片的構圖更為合理,布局更為恰當。簡而言之,構圖就是將畫面中的各種元素有機結合、合理搭配的過程,使原本看上去雜亂無章的景物最終被拍攝成藝術性很高的畫面。更簡單的說,構圖就是我們應該站在哪里拍,朝哪里拍,用什么角度拍,什么該拍什么不該拍。
攝影構圖的主要目的,一是獲得最佳的畫面形式,二是最充分的表現畫面的主題思想。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主體突出,這里的主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者是人和物的集合體。
我們常用的突出主體的構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中央式構圖,即將主體放置于畫面的中心位置,表現明確,畫面清晰,使風景更加獨特。另一種是間接式構圖,一般通過遠景來表現主體。主體在畫面中的面積不大,通過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來間接地映襯和強調主體。
三、 攝影用光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沒有光就沒有攝影。所以,攝影用光也是攝影藝術的一大重要內容。
產生亮光的起點稱之為“光源”,攝影光源是供攝影用的光線來源,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兩大類。無論是自然光源或者人工光源,不同的光源產生的光的性質,即它的強度、持續照明時間、方向和顏色因光源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日出前一個小時,光線比較柔和,畫面反差小,色調較冷,日出后到正午前有明亮的光線,畫面反差適中,有柔和的暖色調,正午前后,光線則從正上方射下,反差最強,色調豐富強烈,到了傍晚的時候,光線則又趨于柔和,畫面反差小,有強烈的暖色調。因此,我們應該善于利用光源,學會使用各種光,以便在拍攝中做出最佳選擇。
光源所在的位置為光位,被拍攝所在的位置為物位,照相機所在的位置為機位,三者所處的位置千變萬化,于是構成了千變萬化的光線角度;在這三者之中,決定光線角度的因素主要是光位。光位是指光源與被攝體的位置,光線的方向與角度。它對主題起到加以修飾、說明的作用。不同的光位決定不同的光線投射角度,并形成畫面形象的不同陰暗效果。概括起來可分為:順光、逆光、頂光、腳(底)光、側光五大類。陽光從攝影者背后射向被攝體稱為順光。順光照射的景物往往給人以平板的感覺,排成照片后立體感和空間感不強,畫面反差小,缺乏影調層次。順光能不加修飾的表現被攝物的本來面貌,色彩比較樸實,飽和度透明度也較好。順光對于拍攝人像有一定的長處,尤其是拍老年人,順光可用來掩飾臉部皺紋。側光即光源位于人物側面成90度,側光下被攝體呈陰陽效果,富有戲劇性,突出明、暗的強烈對比,立體感強。利用側光作主光拍攝的畫面影調濃重、氣氛強烈。逆光又稱“背光”,光線在人物的正后方,逆光能使人物產生生動的輪廓線條使主體與背景分離,從而使畫面產生空間感,逆光構圖基本上要采用深色背景,否則逆光輪廓就不明顯。采用逆光拍攝,前面可以運用補光,但補光不能過強,這才能將逆光充分的表現出來。
四、 攝影藝術
攝影自出現以來,對人們的生活,認知世界,了解未知的事物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并在產生這一系列作用的同時,慢慢的發展成了一門藝術,正如繪畫個人展一樣,也有越來越多的攝影個人展出現在博物館里,為人們欣賞贊嘆。而在此,我們當然需要再仔細并且認真地來了解一下關于攝影付諸于人們生活之中的影響。
攝影自大概1839年出現以來,便開始逐漸滲入并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里,它擴展了我們對于什么東西值得一看以及我們注意什么的觀念。
在《論攝影》一文中,蘇珊桑塔格認為“攝影最為輝煌的成果便是賦予我們一種感覺,使我們覺得自己可以將世間萬物盡收胸臆,猶如物象的匯編2?!蔽覀內缃褚呀浟晳T相機出現在日常生活之中,會在紀念日或者參與一些紀念性的活動時機械性的拿起相機拍照留念,會在遇到美好的事物時,拍下照片,并且認為這是對美的感悟和認知。
拍照即肯定其重要性,很可能沒有什么題材不能被美化?!斑€沒有誰通過照片來發現過丑。但有很多人通過照片發現了美。除了用照相機來記錄或紀念社會儀式的情況之外,能夠打動人們,使人們拿起照相機拍照的就是美的東西”3。而每個人對美的定義和認定都有所不同,沃爾特惠特曼(Walt Thitman)認為“每一特定的物體、情境、組合乃至進程都展示一種美”,而這一認知也為后來很多人所認同,于是美不再只是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不再是朦朧而現的日出之景,于是各種樸素的甚至是索然無味的東西都出現在鏡頭之下,成為拍攝的對象,成為不同于傳統定義的美的存在。
然而,盡管各種美已經存在,存在于攝影家的腦海里,相機里,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在我們平??磥砗芷胀ǖ氖挛镆驗榫畹呐臄z技巧而煥發出的光彩真是迷人。我們卻仍然需要在攝影到底是應該去反應現實還是美化現實反應理想之中做出選擇。(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