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設計說明】
《8、7、6加幾》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學生對用“湊十法”解決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本節課主要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比較中實現知識的遷移。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把另一個加數分成幾和幾,才能和8、7、6“湊十”,同時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教具準備:課件、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口算導入
1.師:同學們,咱們來進行口算比賽,看誰算得快。
2.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現在咱們去個有趣的地方!(課件出示兒童樂園)
3.師:想去嗎?咱們乘車去,誰說對了誰先出發!
師:最后一題,9+7得多少?咱們一塊答!(生答。師問:你是怎樣算的?)
二、自主探究,學會算理
1.激趣導學
(1)兒童樂園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著買門票了,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嗎?應該買多少張門票呢?(課件出示主題圖)
(2)學生匯報、交流。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1:數的。
生2:用接數法。
2.匯報點撥
(1)8加幾(教學教材中的例1)
師:9加幾的方法咱們已經學過了,那8+5該怎么算呢?把你的算法用學具擺一擺,并和同桌說一說。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會動腦筋,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交流后匯報,教師指名學生上臺演示,說算法。(出示學生的幾種擺法,通過比較,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記下來。題目:你覺得哪種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師:現在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這幾道題。(課文第105頁第1題)
師:這些題目都是幾加幾?怎么算?
生小結。
(2)自主探究7、6加幾(教學教材中的例2)
師:同學們剛才都學得不錯,下面咱們看看游樂場有哪些好玩的項目。(課件出示游樂項目及票價)你最想玩哪兩個項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錢嗎?怎么列式呢?(學生列算式,教師將板書設計成兩組,一邊寫大數加小數,一邊寫小數加大數)
師:咱們先看左邊的算式,比如:8+4,怎么算?(學生說算法)
師:那這邊的其他算式該怎么算呢?(同桌說一說)指名學生說出7加幾、6加幾的算法。
(3)算法多樣化(教學教材中的例3)
師:請看右邊的算式,怎么算?比如:8+9,看哪位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生1:把8湊十。
生2:把9湊十。
生3:從9+8=17想到8+9=17。
師:解同一道題,會出現很多種不同的算法,同學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
三、當堂訓練
1.做一做:瞧,車來接我們回家了。誰能根據這幅圖說幾句話?請大家翻開課本第104頁,在第一題的第一幅圖里圈出10個算式,再進行計算。
2.做“找朋友”游戲。
四、總結收獲
同學們在這節課表現得很好,誰來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課運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學生學習比較認真,這為學生的積極活動和有效參與奠定了基礎。生動的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在設計教學時,通過采用創設情境、語言激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口算引入,引起興趣。
師:咱們比一比誰的反應快,看誰算得快。
2+3 4+1 3+3 ……
師:剛才大家口算又快又準。現在咱們去個有趣的地方。(課件出示游樂園)
師:想去嗎?咱們乘車去,誰說對了誰先出發!(課件出示小車上的算式)
生1:8+2=10 7+3=10 10+1=11(小組內學生依次回答后小車開走)
生2:9+1=10 9+3=12 9+5=14
9+7=16(讓學生說說最后一題怎樣想的)
計算課教學往往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很重要。上課伊始,筆者注意把握課堂節奏,通過“比反應快慢”“答對就出發”等環節讓學生有一種比一比、試一試的心理,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這就要求學生積極行動、全員參與,同時也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往空間,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證明算理的教學。
師:看看游樂園有哪些好玩的?(課件出示游樂項目及票價)你最想玩哪兩個項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錢嗎?怎么列式呢?
師: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把算式寫在本子上。(學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木馬”和“小汽車”,列式是“5+7”。
生2:我想玩“小汽車”和“小飛機”,列式是“8+7”。
……
師:(將學生列出的算式寫在黑板上)列了這么多算式,你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錢嗎?
生1:我花了12元。
生2:我花了15元。
……
師:好,請同桌間說一說,你所列出的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師:大家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1: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生2:相加的兩個數一樣。
……
師:你們真會觀察,都說對了!那我來考考你們。(出示7+6=13 6+5=11,請學生說說另外兩個式子的答案)
在這個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探究活動,將例2、例3進行整合教學,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動手操作,遇到困難時同桌間相互討論,感受成功的喜悅。
本課設計以游樂園為主線,教學時注意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組織學生交流,再進行反饋評價,最后進行課外延伸,張揚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這樣設計,時間上有寬度,空間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內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靈活度,結果上有效度,達到了設計科學、訓練有度的目的。
新教材實施以來,學生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每個教師備課時都要預想到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喜歡上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