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年
摘 要:好的引入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聽課能抓住重點,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物理;課堂;引入
一、問題引入法
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給出一個實際的問題,然后圍繞這個問題展開,這樣既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上的畫面會變明變暗、喇叭的聲音會忽大忽小?還有在講腮鋤時,提出:南極考察隊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丟失了火種,你知道他們是如何生火取暖的嗎?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原因或找到怎么辦卻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學習完這些課之后,就能解釋其原因或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充滿著許許多多妙趣橫生的故事和傳說,如果在新課教學前選用一些故事片斷,并做一些模擬演示,就會創設出非常活躍的學習情境。如,講《徹體的尺度及其測量》時,利用魯班“木工尺”的來歷引入;講《磁現象》時,可以通過介紹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引入;講《撥電柵》時,用“法拉第”的故事引入。物理人物故事或軼聞、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
三、實驗引入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但可以做到用事實說話,還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講《簡單機械》時,用“撬木板”引入。在講新課以前,請同學們幫我完成一件工作。誰能僅用自己的雙手把釘在一起的兩塊木板扳開?(同學們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要求上臺)(請一個力氣大的同學上臺,但怎么也扳不開)看來僅憑我們的氣力是難以完成這一工作的。類似這樣的工作很多,好在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一定的工具來解決這些難題。誰能利用一把大的螺絲起子把這兩木塊分開?(請一位小的女同學上臺,輕而易舉地把木板撬開了)這個學生使用的是一種最簡單的機械,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能輕而易舉地把木板分開?它有哪些應用?
四、課件引入法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活力。學生會對炫目的Nash動畫、專業級的幻燈片、隨意變化而保持內在關系的畫板自然地有一種親近。如,講《平面鏡成像》時,利用新教材開頭的彩圖:“桂林山水甲天下”或在電腦網絡里找一段風景區的視頻材料,欣賞后提出:美麗的“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五、承上啟下引入法
物理學是一個科學體系,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可以把以前學過的與本節課有關系的知識復習一下,既能鞏固舊知識,又能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如,在學習《密度知識的應用》時,我們先復習以前學過的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然后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將利用密度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新課的引入方法很多,不同類型的課,有不同的引入方法。就是同一課題也有許多不同的引入,究竟選用哪種方法引入,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自身特點和學校可用的教學資源等反復思考,靈活應用。當然,引入不僅用在一節新課的開始,也可以用在一節課中知識點之間的銜接上。引入的方法、環節不是死板的模式,我們要根據實際靈活運用,甚至幾種引入方法的綜合運用。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