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盛杰
湖南省羅霄山片區位于羅霄山脈西南段及其與南嶺連接地帶,是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規劃確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受自然稟賦和資源要素等瓶頸制約和影響,其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諸多困難和發展難題。2012年中央出臺的《羅霄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為湖南省羅霄山片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本文針對湖南省羅霄山片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金融支持扶貧攻堅,推動湖南省羅霄山片區加快發展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和存在困難
湖南省羅霄山片區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總面積8290.5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9.2%,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境內河流眾多,是湘江的重要水源補給區,蘊藏豐富的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境內礦產資源品種多樣,已發現36個礦種,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擁有獨特的地熱資源,擁有中南六省最大的熱田;區內森林覆蓋率達69%,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野生動植物繁多,中草藥資源豐富,擁有2000多植物物種,中藥材資源1800多種,素有中華“動植物基因庫”和“中藥材寶庫”之美譽;片區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極具開發潛力;湖南省羅霄山片區包括郴州市的宜章、汝城、桂東、安仁和株洲市的茶陵、炎陵共計6個縣,國土總面積為11987.6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229.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8萬人,鄉村人口148.81萬人,片區內有瑤族、苗族等27個少數民族,人口8.98萬人,占片區總人口的3.9%。
2012年湖南省羅霄山片區6縣GDP總值36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39億元,地方財政支出91億元,各項存款余額42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69億元,縣級銀行業金融機構數3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286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2個,銀行業從業人員2610人,融資性擔保機構2家,小額貸款公司4家,尚未獲得中央財政貼息扶貧貸款,無其他貼息來源扶貧貸款,金融資源相對貧乏。
(一)貧困發生率高,老區振興任務重。湖南省羅霄山片區6個縣全部是革命老區縣,其中有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4個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0年,片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594元,僅相當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5.3%和43.1%;按照2300元的新扶貧標準,農村有132.42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53.5%(以片區總人口計算);大部分農戶家底薄、積累少,自我發展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二)經濟發展水平低,城鄉差距大。2010年,湖南省羅霄山片區人均GDP分別為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2.2%和34.1%,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46.7%和20.1 %,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為5.05:1,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22:1。片區GDP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2.3%下降到2010年的1.6%,且未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對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拉動力不足。
(三)基礎設施條件差,瓶頸制約明顯。片區內主干道路網絡尚未形成,有3個縣未通高速公路,占片區縣總數的一半;有4個縣沒有鐵路,占片區縣總數的三分之二。436個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占行政村總數的26.7%;電力和通訊設施落后,有358個村沒有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占行政村總數的22.1%。水利設施薄弱,病險塘庫總計達21076座,有24.8萬戶飲水不安全。區域內倉儲、包裝、運輸等基礎條件差,金融、信息等現代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物流成本高。
(四)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基本公共服務不足。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保障標準和覆蓋率較低。2010年,片區平均每萬中小學生擁有教師數比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少13.8人和15.6人,每萬人擁有的醫院病床數比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少8.7張和11.5張,每萬人擁有的衛生技術人員數比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少10.7人和17.6人,人均教育、衛生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低。
(五)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弱,地質自然災害突出。片區地質結構復雜,旱澇災害頻發,是山洪、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區,部分地區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嚴重,土地貧瘠,人均有效耕地只有0.61畝。生態狀況脆弱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好轉,承載力不強,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受生態環境制約大。
二、金融支持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任務重牽涉面廣,金融支持扶貧攻堅長效機制形成難。受地理和自然環境影響,湖南省羅霄山片區貧困程度深,多數貧困人口居住在邊遠山區,農戶居住環境不佳,交通閉塞,群眾出行不便,貧困戶收入水平低;片區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工業底子薄,教育發展落后,財政和銀行信貸投入普遍不足,人流物流資金流相對匱乏,支撐發展的要素不足,自我發展能力弱;片區擔保體系不健全,信用環境建設滯后,金融生態環境欠佳;扶貧攻堅任務重,工程龐大復雜,涉及眾多條塊部門和不同層次群體,政策性強兼具復雜性和長期性,不確定因素多,工作推動難度大,市場機制和績效考核對金融支持扶貧攻堅形成諸多制約,短期內難以形成金融支持扶貧攻堅的長效機制。
(二)片區地方財力弱,財政支持和配套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一是片區財政底子普遍薄弱,難以出臺有效的配套扶持政策,扶貧任務重,資金需求大,財政資金滿足率低。2012年底湖南省羅霄山片區6縣地方財政收入僅為39億元,財力嚴重不足資,金缺口大;二是扶持標準較低。目前國家制定的扶持標準是每個扶貧重點村25-30萬元,每個搬遷戶1.6萬元左右,國家扶持標準太低,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財政扶持配套政策的缺失,難以發揮杠桿效應,撬動和引導金融信貸的有效投入。
(三)信貸投放基礎環境欠優,金融信貸投放積極性更趨謹慎。 一是信用環境建設滯后。據統計,全省僅有27.5%的農村企業在人行征信系統有簡單的信用記錄,且大部分中小企業信息不透明,風險識別監控難,導致銀行拒貸惜貸形成信貸投放制約。截至2012年末,湖南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良貸款比率為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涉農扶貧貸款的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社會效益與商業利益不平衡,引致涉農金融機構推廣涉農信貸產品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優化發展環境爭取優惠政策存在不足。監測顯示,湖南省羅霄山片區6個縣市區均無扶貧貼息貸款,且無其他貼息來源扶貧貸款,優化發展環境吸收各類資源集聚存在不足,其主要原因受制于中央和地方財力,爭取國家扶貧優惠政策及配套政策的難度大,地方政府與轄內金融機構爭取上級信貸優惠政策的配合不夠,實施優惠政策的條件苛刻,門檻高,且推廣涉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支撐環境欠優,一定程度抑制了地方涉農金融機構落實優惠政策及金融創新的積極性,。
(四)片區金融資源不足,金融配置資源作用未能有效發揮。湖南省羅霄山片區農村金融服務處于起步完善階段,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少,各類金融資源覆蓋不足,金融服務的觸角尚未遍及整個鄉鎮,目前仍有2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且片區金融機構基礎工作停留在提供存、貸、匯等金融服務,在貸款審批權限上受限也較多,至今尚未開展直接融資,難以滿足片區扶貧攻堅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片區金融資源覆蓋不足,金融服務能力不強,金融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三、促進金融支持湖南省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有關建議
(一)加強政策宣傳,營造金融支持扶貧攻堅的發展氛圍。深化“政銀”合作,廣泛宣傳國務院《羅霄山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精神內容,積極營造金融支持扶貧攻堅的發展氛圍,準確把握“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扶貧思路,深入了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各方關注和支持湖南羅霄山片區扶貧發展,以規劃為引領,圍繞扶貧攻堅發展規劃目標任務,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加強各職能部門配合協作,積極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全面推進扶貧對象脫貧,突出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切實加大對薄弱領域的支持力度,構筑“銀企”“銀農”合作平臺,想方設法擴增信貸規模和融資規模,有效引導金融信貸投放,確保片區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建設多元化融資需求,切實發揮金融在扶貧攻堅的保障作用。
(二)明確支持重點,找準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認真貫徹落實扶貧攻堅要求,明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既要在政策指引上加強指導,明確工作方向,又要兼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性,調動基層積極性,結合區域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選擇有特色、有舉措、有成效的縣市區,重點突破。羅霄山片區交通基礎設施落后,但煙葉、油茶、柑橘等經濟作物資源豐富,文化旅游資源獨具特色,金融服務扶貧開發可以支持縣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種養殖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重點,通過特色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完善帶動當地經濟;羅霄山片區涵蓋湖南、江西兩省,加強兩省經濟協作和互補,推動跨省合作,金融部門可緊跟國家區域規劃戰略,找準切入點,及時跟進金融服務。
(三)搶抓各類資源,優化發展環境提升金融扶貧攻堅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各類要素流入,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搶抓各類發展資源,優化片區發展環境;加強配套政策落實,推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和金融安全區創建,爭取更多的扶貧開發優惠政策向片區傾斜,不斷改善片區經濟金融發展環境;加強對金融機構支持扶貧開發的監測考核,對支持扶貧開發工作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金融機構,在扶貧開發資金歸集、貸款貼息、財政資金獎勵以及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傾斜, 在測算法人機構信貸規劃、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政策以及發放再貸款、再貼現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多舉措正向激勵金融支持扶貧開發,推升金融扶貧攻堅積極性。
(四)加強基礎建設,增強金融支持扶貧攻堅的服務能力。一是多種方式延伸金融服務觸角。通過“布點”與“創新”構建種類齊全、功能完善、服務到位的扶貧開發金融服務網絡。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繼續恢復或升格縣域網點,降低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門檻,鼓勵中小法人金融機構進社區、進鄉鎮,走重心下沉、貼近基層的發展路子;鼓勵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通過資金批發、業務和技術合作等方式,將自身資源、人員和技術優勢與中小法人金融機構的地緣、人緣優勢相結合,形成支持貧困縣域發展的合力。二是繼續推進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創新。圍繞扶貧攻堅金融服務多元化需求,結合片區經濟特點和金融機構服務拓展需求,切實開展金融服務創新,有效注入金融資源潤滑片區經濟發展。
(五)加大信貸投放,著力培育和壯大片區優勢主導產業。結合羅霄山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培育和壯大能帶動一方群眾脫貧致富的優勢主導產業,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一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農村農產品龍頭企業和種植及養殖大戶向貧困地區延伸發展,帶農戶、帶基地,提高貧困地區產業層次,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建設,積極培養致富帶頭人,樹立典型示范村鎮,發揮典型引領示范帶動的作用;三是針對片區農村的具體情況,研究制定支持扶貧開發的金融政策,鼓勵先行先試,敢于非禁即入,出臺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切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四是規范和簡化小額信貸管理辦法,更好地發揮小額信貸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開展扶貧資金互助合作和信用合作,實現滾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