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
2009年,我進入了夾江縣慈善總會工作,從此開啟了我的慈善愛心之路。我對慈善最初的理解就是接收捐贈,而后按照捐贈者意愿轉交給受助群眾而已。直到有一天,一個4歲的小男孩,他的愛心善舉讓我改變了對慈善的理解,第一次明白了慈善的意義和力量。
那是“五一”節后的一個下午,一個約莫4歲的小男孩在媽媽的帶領下進入我的辦公室。他睜著大大的眼睛,盯著我走來,到我跟前把緊緊攥著的手松開,遞過一卷錢,用稚嫩的聲音小聲地說:“阿姨,我撿的錢,把它們捐給山區的小朋友,他們沒有新書包。”小男孩的媽媽忙解釋道:孩子上午在路邊玩時撿到這些錢,等了一上午,都沒有失主來。她告訴孩子,可以把這錢交給警察叔叔,也可以捐給夾江縣慈善總會去幫助困難的人。小男孩想了想,很堅決地告訴媽媽,要把這錢捐給山區的小朋友,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他們沒有新書包。
望著小男孩清亮的眼神,一種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我接過錢,數了數有175元,這可是我接任新工作以來,收到的第一筆捐款。隨后,我用這筆特殊的捐款買了兩個新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送到了山區的兩名孤兒手中。兩名孤兒接到書包和學習用具后很高興。我告訴了他們,那個小朋友的故事。兩名孤兒聽完后,眼中噙滿了淚花。這一刻,我突然明白,此刻不僅僅是在完成一個捐贈過程,而我,像一根紐帶,為捐贈者與受助者連接起仁愛和慈善。
我組織開展的第一個公益項目,是帶領慈善·福彩幫困助學受助學生給留守兒童送關愛。20名貧困大學新生接受了助學金后,和我一起來到了黃土鎮留守兒童之家。在前去留守兒童之家的路上,我告訴大學生們:“你們今天接受的捐贈是愛心人給予你們的,而你們可以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盡你們所能去幫助需要你們幫助的人。留守兒童缺失的是關愛,你們的陽光正可以彌補他們。”大學生們聽完,鄭重地向我點了點頭。到了目的地,這20名剛剛接受資助的大學新生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去關愛農村的留守兒童:陪孩子們做游戲,講故事、唱歌、跳舞……在快樂的笑聲中,無論是大學新生還是留守兒童,他們都深深感受到了愛心傳遞的幸福,而我也再次感受到慈善工作的真諦。從這年開始,每次幫困助學活動,受助大學生都去關愛留守兒童,幾年來竟然逐漸成了品牌項目。而慈善總會對貧困大學生的救助金額和人數也在逐年遞增。
每每看到受助對象們的感激目光和高興模樣,我都充盈著滿滿的、由衷的幸福。微小的幫助,能在他們心中播下慈善仁愛的種子,給他們困境中逆流而上的勇氣,能將感恩與關愛傳遞出去,沒有什么能比這更有意義。一個人心中孕育出仁愛和慈善的種子,播撒開去,必然有四季常青,滿目花開。心中已燃起一份執念,一定要把慈善的種子播撒開來。
我感覺自己的力量還太微小,我還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些需要關愛的孩子們,看不到那些由于貧困而處在絕望邊緣的家庭,而我們,作為慈善工作者,正要擔起這個重任,讓大家能體會到陽光照耀不到的角落里那些迫切的等待和渴望,把他們的呼聲傳遞出來,把社會的愛心激發出來,把愛傳遞下去。傳遞一份關愛,換回一個微笑;傳遞一份關愛,人生多一分期許;傳遞一份關愛,世界多一份陽光……我驕傲,我幸福,因為我是愛心傳遞者。為了心中這份執念,我要一直將愛傳遞下去!?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