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珊
摘要:團體心理輔導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與優勢,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 教育活動。它的開展不但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良好的作用,也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學效果明顯。
關鍵詞:中團體中職學校學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處于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就客觀現實來看,他們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而也會影響其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如何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們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心理健康教師不可回避的一大課題。本人在衛生類職業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多年,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本人認為,結合我們的心理健康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的特點,采用團體心理輔導方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很好探索和實踐。團體心理輔導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活動,更會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良好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一、團體心理輔導課的特點
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或團體心理咨商,是相對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而言的,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由領導者根據成員問題的相似性或成員自發組成課題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展或共有的心理問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團體心理輔導就是由教師提供適當的情景,學生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等,促進學生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助人自助的過程。經過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全面客觀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二、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實踐
1. 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教師要樹立兩個“注重”、兩個“突出”的工作理念。團體心理輔導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以團體輔導為主的心理教育模式,是以團體情景為平臺提供心理幫助的咨詢形式。它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全面滲透,具有高效率的特點。為此在觀念上,我們的心理輔導課教師要樹立兩個“注重”、兩個“突出”的工作理念。兩個“注重”就是指注重潛移默化、注重全方位教育,兩個“突出”就是指突出團體作用、突出學生體驗。只有這樣,我們的團體心理輔導才能促進全體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定基礎;才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為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奠定基礎;才能增強學生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實踐體驗,提高他們的生活和生命質量。
2. 團體心理輔導課的種類
思想情感體悟法:這個團體活動組織方面表明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它的作用關鍵取決于學生“入境”的程度和教師的點撥,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比如,汶川地震后,學生們十分關注汶川的災情,十分同情災區人民的苦難。作為心理輔導老師和班主任的我,馬上意識到這是對他們開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機,我立即上網收集了大量有關汶川地震的圖片、視頻、聲像等素材,精心制作了主題為《關愛生命教育——關注我們的汶川,奉獻我們的愛心》的課件,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了“生命教育”主題班會(內容涉及災情關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科普和地震逃生等)。活動中,尤其是當課件播放出成龍的賑災歌曲《生死不離》的感人畫面后,很多學生的眼眶里都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作為輔導教師的心理輔導;中職護理;心理健康教育我已經不需要“言語的說教”,此時,在大量的災情圖片、動人的抗震救災畫面和感人的音樂聲中,學生已經在進行了自我體驗和感悟。在團體的積極心理氛圍中,我只是寥寥數語做了總結,點撥,學生們紛紛自發捐獻出自己身邊的零用錢。這節生命主題教育課的效果已不言而喻。
角色扮演法:這個方法是讓學生依據一定的故事情節,簡單模仿故事中的人物,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達到理解他人、增進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際關系與人際溝通不同技藝和觀念、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來研究困難情境中不同行為的可能結果的優點。此法對于中職學生特別是我教授的衛生類護理專業學生增強人際關系、理解醫患關系尤為有效。如為了讓學生體驗醫患關系中患者的思想感受,在實施角色扮演法時,我分配給他們的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角色,布置了患者和護理人員的有關工作背景信息后,就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扮演“患者”角色中可以體會到“患者”的需要、心理和感受,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職業情感。
表演心理劇法:心理劇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模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它以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學生通過演出這個角色,體驗到一些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情感和態度,并達到宣泄情緒、減輕壓力的目的。結合中職校園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被人誤解、被好朋友打擊、與家長溝通困難等一些心理問題,我編排了一系列的反映實際情況的校園心理劇,通過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達到思想上的碰撞、心靈上的共鳴,以取得較好的心理輔導作用,很多學生反映受益頗深。
游戲輔導法:此類心理輔導是以“游戲”作為中介,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進而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這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新嘗試。我們目前的中職學生因為價值觀的多元化,加上社會競爭激烈,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對周圍存在的關懷已開始慢慢淡化。開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調動起學生切身參與的樂趣,體驗到意外的發現;另一方面也能通心理游戲活動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激情,對周圍人的關注,對父母的關愛,極大地沖擊了作為學生的個體的人生價值觀念。我經常開展的經典游戲如“解開千千結”、“闖關”、“愛心餐”、“信任之旅”等等,學生們很興奮、很開心、很投入的去做。
音樂心理調適法:音樂可以陶冶性情、豐富情感,有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長。其原理是運用音樂體驗的形式,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心理健康,其心理機制是審美反射的生理機制和聯想的認知心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過程。借助音樂旋律的節奏,可以調節和改善人的心理狀態,使之趨于和諧、平衡并逐漸向健康發展。音樂在我們中職學生心理輔導中起著調節情緒,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如為了讓學生認識自己、感悟自然,我選擇了以自然母題為線條描寫自然風光音樂如《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朋友》等,意在用音樂梳理第三層情感依戀帶,讓學生們感受友情、親情,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生通過音樂感受自然環境與人心理環境的關系,提醒他們善待環境,保護環境。
三、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反思
團體心理輔導的優越性在于將團體作為一個微型環境,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壓抑的成員提供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團體心理輔導在學生改善交往的情感體驗,學生互相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促進自我反思,不斷進步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作為專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在設計、性質、目標和對象上要全面考慮,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樣才不能避免單調、乏味。此外,我們專業教師的知識水平,是否受過系統訓練,都影響活動的設計,也會直接影響到輔導效果。因此,作為活動的組織者,我們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群體互動中獲得支持和幫助,進而積累廣泛的生活經驗,促使他們進行自我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努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給學生啟迪和思考,增強我們的心理健康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勇.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2]白羽.改變心力——團體心理訓練與潛能激發[M].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
[3]封國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性模式探悉[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
[4]蘇光.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5]李梅.團體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危機干預中的運用初探[M].杭州出版社,2009,6.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