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容
英語閱讀動機薄弱
閱讀動機在學習行為系統中具有核心意義,是學生閱讀的動力。閱讀動機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時會集中全部注意力,而閱讀動機弱的學生,會出現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閱讀能力的發揮。對我校六年級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問卷調查,在“你是否喜歡英語閱讀?”一題中,11.5%的學生選擇非常喜歡,53.7%的學生選擇了比較喜歡,34%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只有0.8%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以上數據充分證明大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是感興趣的,閱讀動機較強。而對于剩下的學生,由于沒有很強的閱讀動機,因此沒有勇氣和信心去做英語閱讀,更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了。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差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主要是指詞匯和語法方面。詞匯量是閱讀的關鍵。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由于有大量的生詞不理解,讀起來是云里霧里,不知道在講什么。很多學生都感覺到自己的詞匯量不足,因此不敢閱讀。事實上觀念應該轉換一下:就是因為單詞的儲備量小,才要通過讀文章來擴大單詞量。閱讀是擴大單詞量的一個有效途徑。
當單詞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部分學生發現單詞都認識了,但是依然不理解句子的意思,這就是語法方面出問題了,薄弱的語法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又一重要因素。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而語法則是詞匯構成語言的規則。有的句子比較復雜,有的句子中有一些固定搭配或習語,對于句型結構和語法規則掌握的較差的同學,閱讀時就會比較困難。這就要求學生不能簡單地望文生義了,而是要靠多接觸文字現象,也就是多在大腦里儲存英語語言材料才能逐步結合語法增進理解。
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欠缺
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很難對所讀材料有真正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對俚語的認識、應用和理解的不足、對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的不了解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一個人的語言基礎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越豐富,對文章的內容的內涵理解就會越深刻。因此。我們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要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與語言相關的文化知識內容也傳授給學生。加強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克服母語的干擾,消除文化障礙,進而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閱讀技巧缺乏
閱讀順序。在進行閱讀時,是先看題目還是先讀文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5%的學生先看題目,52%的學生先看文章,13%的學生無所謂。多數學生都是拿到文章就讀,讀完后再看題目,往往會忘掉信息,導致多次回讀,從而浪費時間;如果先看題目,帶著問題去閱讀,就會有利于提取有效的閱讀信息,排除干擾項,提高閱讀效果。
遇到生詞時的處理方式。部分學生比較依靠他人或字典,而不是聯系文中意思進行猜測,這種依賴性會讓學生的猜測理解能力下降,這在考試中會更加明顯。他們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注意力只放在孤立的單詞理解上,結果讀了后面忘了前面,不能從語篇的角度來理解文章,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理解根本沒辦法提高。
閱讀方式。調查數據顯示,60%的學生是默讀,16%的學生音讀,22%的學生指讀。對于音讀,不管是有聲朗讀還是無聲朗讀,都會讓學生的發音器官處于工作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產生疲勞感。音讀的另一弊病就是使閱讀速度和效率受說話速度限制。也有部分學生在閱讀時逐字逐句地翻譯成中文,依靠母語來理解,影響了閱讀速度,也養成了靠母語理解英語信息的習慣。有些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時,習慣于返回句首重新閱讀,這種回視也會影響到學生閱讀的效果。少部分學生在閱讀時,邊讀邊玩文具、邊讀邊抖腳、邊讀邊左右搖擺等等。這些不好的習慣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課外閱讀量小
閱讀是一種學習行為,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課外閱讀也是影響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調查,5%的學生每天英語課外閱讀的時間在20—40分鐘,35%的學生是在10—20分鐘,有60%的學生只是偶爾看看。而且50%的學生只有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課外閱讀,18%的學生要老師要求,只有32%的學生是主動閱讀的。因此,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不少學生急于提高閱讀能力,卻僅僅滿足于課堂上的閱讀內容,這是遠遠不夠的。要使自己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就要養成如同每天刷牙的習慣,日日讀,才能讀出能力來。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