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艷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是其內在底蘊的反映,辦學理念的載體,精神內核的體現,辦學品位的標志。黑河市實驗小學在“我能行”辦學理念引領下,從拓展文化載體、深化文化內涵來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積極構建體驗成功的教育環境。其中校園文化建設一直是學校開展“我能行”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一、培育精神文化,讓“我能行教育”理念深入師生心田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近年來,學校在認真反思學校觀、探究學校生命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以師生發展為本,挖掘人的心理潛能,嘗試成功,樹立‘我能行信念”的辦學理念,并不斷豐富了辦學理念的內涵:以師生發展為本,正確引導教師、學生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為上表現“我能行”,情感上體驗“我能行”。并創造一切條件,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有戰勝困難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真正為孩子的健康發展創設寬松的支持性成長環境,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提升價值的自信。不斷提升教師、學生在學校的生命質量,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所主張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來適應新世紀全新、全方位挑戰。
這一辦學理念,給實驗小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學校從辦學宗旨、育人目標以及辦學特色上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使這所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歷程的學校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二、建構物態文化,讓“我能行教育”滲透到學校的育人環境里
每個有特色的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多年來,實驗小學著眼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積極創設“我能行”環境文化的大氛圍,全面提升了學生文化素養,發揮著強大的育人功效。
1.共同營建“我能行”校園文化的大氛圍。一走進實驗小學的大門,教學樓上方鑲嵌著能體現辦學理念,讓每個孩子走向成功的“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10個醒目的大字,濃濃的“我能行教育”氣息撲面而來。主題鮮明的“門廳文化”“走廊文化”“辦公室文化”,別具一格的“窗沿文化”“樓道文化”和人文情懷的“班級文化”,形成“層層有教育主題,班班有教育特色,處處有教育契機”的校園文化環境。主、側教學樓的布置,以“傳承龍的文化”和“現代人精神”為主旋律,精心營造養德益智的優良環境,營造了“品位高、創意新、目標明確、時代性強”的學校文化育人環境。
2.班班營造“我能行”校園文化的小天地。實現“我能行”獨特的校園文化風貌,是在整齊劃一中求創新,在嚴謹規范中顯個性。大的方面要保持全校整齊規范的共性特征,小的方面要凸顯班級文化的不同特色。低年級的三字經、弟子規、成語墻;高年級的詩歌、詩詞、學習方法。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內容:名言警句、學生書畫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習園地”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魅力;“班級之星”是成功的典范,每一個“明星”都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進步,詮釋了“我能行, 我最棒”的真正含義……教室里每個個性化專欄,都記載著孩子們學習、成長、收獲的點點滴滴,充滿了豐富的人文內涵。
三、營造活動文化,讓“我能行教育”根植于各項主題活動中
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我能行”的大舞臺。
1.以人為本的德育實踐活動。實驗小學堅持校園文化活動與學校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注重資源的挖掘,注重項目的建設,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學校構建了“一個載體、六大教育”的大課程體系。“一個載體”就是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六大教育”就是以“愛國守紀,拒絕邪教”為主要內容的法制教育;以“熱愛自然,美化家鄉”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環保教育;以“走向社會、服務社區、完善自我、傳播文明”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育;以“講衛生、講秩序、講禮貌”為主要內容的養成教育;以“結合傳統節日”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以“手拉手,結對子”為主要內容的愛心教育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培養了對祖國和家鄉的深厚感情,增強了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每年學校都以各種文化活動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發展,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每年的“文化節”已成為實驗小學校園文化的盛會,學生參與率達100%,獲獎率達60%。文化節以組織開展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活動為載體,為全校師生搭建了展示“我能行”的大舞臺。每月一個主題的“讀書系列活動”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閱讀能力;學校的交警操表演早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虎虎生威的武術表演更成為師生們的新焦點。在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展示體育特長,展示文藝才能,體現動手能力,挖掘創新潛能。無論何種活動,都讓學生在參加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用不斷超越自我的才智詮釋了“我能行,我最棒”教育理念。這些活動為學校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學生的藝術水平、道德修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拓寬校園文化,讓“我能行教育”全面提升
我們認為,要使每個孩子從小體驗我能行,走向成功、獲得成功、享受成功,必須以成功的學校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為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僅要成為成功的教師,我們的家長也同樣須要成為成功的家長。
1.領導與教師和諧共處,形成理解支持的“我能行”大家庭文化。“關注教師的精神世界,建立共同愿景,創造成功體驗的環境”是實驗小學創設“我能行”大家庭文化的必然追求。教師的精神世界要在實踐經歷中豐富起來,除了加強自身修養外,同樣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引導、激勵和培育。
為使教師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實驗小學努力提供一個充滿尊重和關愛、肯定和鼓勵的“我能行”教育環境,關注教師的精神世界,更多地賞識教師、關注教師的優點和長處,想方設法為教師“樹碑立傳”,連續10年除政府表彰10%的區級優秀教師外,學校自設了優秀教師獎、功勛教師獎、敬業奉獻獎、團結奉獻獎等多個獎項,從不同側面表彰教師,獎勵面達到98%以上,使教師們深受鼓舞。學校堅持按量化考核成績分配政府獎勵的第十三個月工資,從而進一步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增強了全體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干事創業的精神。學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心順氣旺、百事和諧的良好局面,真正體現了“凝聚人心、樂觀向上、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辦學精神。
2.師生之間的和諧共處,形成共同成長“我能行”民主文化。為了讓學生全面、健康、快樂、和諧地發展,實驗小學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體驗“我能行”教育的前提,實現校園整體和諧的文化環境。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把每一節課、每一項教育活動都看做是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課堂上努力改變傳統的課堂師生關系,把“尊重、微笑、賞識、激勵”帶入課堂,做到蹲下去看學生,在日常的溝通、交往、協作中,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筑“分層、互動、開放”的學習環境。當老師們用激情去鼓勵學生,用真情去贊賞學生,用深情去期待學生時,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每個孩子都需要我們用心呵護、精心栽培。孩子們也在老師的賞識教育中,不斷增強自信心,不斷爭取新的成功。
3.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和諧,形成愛滿人間的大眾文化。學校、家庭和社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針對近年來5+2=0的說法,我們引導家長,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來,讓家長們都成為校園文化的實踐者、傳播者。如每年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家長開放日活動,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營造書香家庭,陪孩子感受美好”的親子閱讀等活動,發揮好教育孩子第一課堂的作用,著力營造培養孩子良好心態、健全人格和道德修養的“第一環境”。同時,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組建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清理“城市牛皮癬”,爭做“學校的好學生、家庭的好孩子、社會的好公民”的“三爭”創評活動。
社會是大舞臺,是練兵場,對學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補充和豐富的作用。作為學校,要做好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相互溝通,讓全社會都參與,構建好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和諧互助,才能形成愛滿人間的大眾文化,更好地弘揚社會良好風氣!
通過一系列“我能行”校園文化教育活動,現在,實驗小學的孩子們都享有體驗成功的快樂、事事都能體驗成功的自信。學校文化精神的培育、“我能行教育”的建構,永遠是實驗小學全體師生的一種崇高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