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胤



教學內容: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81~8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數除商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探索筆算時試商的一般方法,體驗遷移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思維過程和書寫格式,能正確地進行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試商及確定商的正確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遷移引入
(出示系列圖書。)
1.購書活動。如果給你100元錢,要求只購買一種圖書,你想買哪種?能買回幾本呢?
預設:100÷9=11(本)……1(元)能買回幾本?你能借助算式說一說嗎?同學們,他算的對嗎?這是我們原來學習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00÷20=5(本)你口算得真快。可以買5本《小狗錢錢》。好,其他同學,你們還想買哪種書呢?
100÷30≈3(本)你能借助估算,算一算最多可以買幾本嗎?是呀,100里最多包含3個30。
小結:看起來,同學們對我們前面學習過的除法相關知識,掌握得非常不錯。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知的購書情境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感知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是本節課試商的基礎,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進而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2.分書活動。觀察主題圖,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列出算式。(92本連環畫,每班分30本,可以分幾個班?140本故事書,每班分30本,可以分幾個班?)
預設:92÷30(板書:92÷30)
140÷30(板書:140÷30)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熱情。】
二、嘗試探究,理解算理
1.口算估算,解決問題
預設:30×3=90,90<92, 90+2=92,所以92÷30=3(個)……2(本)
92≈90,92÷3≈3(個),大約可以分給3個班級。
140÷30≈4 (個)
140÷30=4(個) ……20(本)
小結:除了口算和估算,還可以怎么算?如何筆算呢?那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板書:筆算除法。)
2.嘗試試商,完成計算
(1)學生板演
(2)全員反饋,匯報
預設:先看被除數的最高位。
(3)引導對比觀察,除數是兩位數,可以直接觀察被除數的前兩位
【設計意圖: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把估算、口算與筆算相結合,實現知識間相互聯系;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商的正確書寫位置;利用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3.對比觀察,規范書寫
預設:
4.數形結合,理解算法
5.質疑思考,理解算理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樣重要,會提出問題的同學往往就是最喜歡動腦筋的孩子!那么在我們剛才計算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疑問想考考大家?
預設:
問題(一):商為什么是4?
是呀,孩子們,如何試商呢?商為什么是4呀,商3,商5難道就不行嗎?誰愿意來說一說?看來我們在試商的時候,可以借助估算、口算的方法來試商。重點要想被除數里面最多包含幾個除數。
問題(二):商為什么寫在了個位?
PPT:這是140個格子,每30個為一份。我們看,這是1個30,2個30,3個30,4個30。看來140里最多有4個30。我們除到了個位,商就應該寫到個位上。是這樣嗎?
問題(三):(指前面兩道例題)這道題的除數是兩位數,我們要觀察被除數的前兩位,而這道題除數也是兩位數,為什么我們要觀察被除數的前三位呢?(除數兩位看兩位,兩位不夠看三位。)
(順口溜:除數兩位看兩位,兩位不夠看三位,口算估算來試商,除到哪位商哪位。)
【設計意圖:利用遷移類推,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鼓勵學生勇于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第一層次:基礎性習題
1.做一做。
2.火眼金睛——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第二層次:應用性習題
3.解決問題——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小足球,還剩多少錢? (小足球:30.00元。)
第三層次:拓展性習題
4.嘗試探究——有500名旅客,至少需要多少節車廂才能夠坐?
(每節車廂限坐60人。)
第四層次:開放性習題
5.智力沖浪——想想□里可以填幾?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里的有效資源,分層次的練習設計,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熟練掌握新知,同時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個層面的練習題兼顧了不同層面學生學習的要求,練習設計有廣度、深度、情感度。】
四、暢談收獲,滲透文化
1.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2.滲透文化,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在我國古代,人們通常用算籌來進行除法計算,具體計算步驟如下圖所示。被除數的首位與除數的首位對齊。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移動除數,使除數的個位和那一位對齊,并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算籌和筆算除法相比,你覺得哪個更簡單了?是啊,現在的數學正是運用了符號化的思想,才使數學彰顯出它的簡約美。希望同學們,運用今天的知識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好,我們可以下課了嗎?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本課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回顧獲取知識的方法,目的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應用這些方法繼續探究新知識,自己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
反思:
本節課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正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所需要的教學。整堂課以教材中提供的情境為線索,培養學生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算理。這節課我為學生學習筆算除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創設生動的學校買書的一個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自然引入課題。在進行計算方法時,我主要引導學生利用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估算的除法知識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知識自主探索筆算時試商的一般方法和正確書寫商的位置。這樣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機會。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估算、筆算的基礎,筆算和估算是在準確、熟練的口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進行估算,而后進行筆算,又引導學生運用估算來驗證計算的正確性,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突破重難點時,放手讓孩子們發現錯誤,討論錯誤原因,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突破重難點?
1.善抓錯例,突破重難點。
2.精心提問,突破重難點。
3.突破重難點要關注學生的回答。
4.專業化的數學語言有利于突破重難點。
5.有效的合作學習有利于突破重難點。
鞏固練習設計的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了解了筆算除法的算理,同時又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高效的課堂依賴于教師對教材的深度解讀,對教學的充分預設,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對練習的精心設計,對學習品質的用心培養。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復習遷移——嘗試解題,掌握算法——鞏固新知,應用提高——課堂總結,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實效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課榮獲首屆東北、華北五省市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標實驗教材優秀課堂教學成果展示會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