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剛
作為在農村體育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想要上好體育課,除了積極爭取學校的支持外,必須立足農村實際,找出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體育課程的發展模式。那么如何上好體育課?如何在相對簡陋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熱愛體育,在體育活動中得到快樂,得到鍛煉,得到發展?如何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通過十余年的摸索,我認為要形成符合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特色的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把教學內容與游戲有機結合
體育游戲由于具有趣味性強的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歡。它彌補了農村中小學因場地、器材、師資不足的缺陷,為體育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它能滿足學生對娛樂的需求且簡單易行、易于操作。
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游戲的內容應與教材緊密相連。比如:在快速跑教學中,“喊數抱團”游戲既可鍛煉學生的快速跑能力,也可鍛煉學生的快速啟動及反應能力;“徒手接力”既可鍛煉學生的快速跑能力,也可鍛煉學生的速度耐力;男女生同距兩次口令追逐跑(即在同一起跑線上兩次口令先女后男追逐跑),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激情;“長江黃河”“穿越封鎖線”等游戲都可用作快速跑教學的內容,并適當設置獎懲,這樣更能適應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的斗志。
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簡單的健身作用,還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體育技術技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服務。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對游戲進行創編,把教材融入游戲當中,再加以精心的教學組織和安排,使學生在充分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鍛煉技能,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比如:在完成運球、跳投、傳接球教學后,籃球8字變向運球——后轉身運球——急停跳投——雙手胸前傳接球接力游戲,可以使學生在游戲娛樂的同時熟練掌握和提高運球、急停跳投、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基本技術和能力。又如:在完成前后滾翻、支撐跳躍、立定跳遠的教學后,助跑——支撐跳躍(山羊)——立定跳遠——兔子跳——前滾翻交叉腿接后滾翻的游戲,同樣對熟練和掌握技術、提高技能,有著與單一的教學所不能比擬的效果。
根據農村學校條件合理增補教學內容
多數農村學校有簡易田徑場,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簡易的場地設計靈活多樣實用性強的教學內容。在發展跑的能力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形式多樣的變向跑、短距離跑、跨越障礙跑等趣味性項目。這些內容都可以用簡易的場地進行;跳躍項目中我們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自制簡易的器材(跳繩等);關于投擲的教學內容過去通常是投鉛球、鐵餅,我們可以改革成投擲“手榴彈”(礦泉水瓶灌沙子)或沙包投準。這些項目緊密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
如果學校有空地,體育教師還可以自制排球場、足球場。找兩根竹竿,中間系上橡皮筋,來代替排球網和足球門。如果學校沒有球類用品,也可以買一些兒童玩具球,價格比較低,并且比較輕,很適合年齡小的學生來進行練習。
結合農村自然資源創新體育課程內容
農村學校的體育受到場地、器材等條件的限制,不能按照體育教材上的要求上好所有相關受器材場地制約的課程。可是農村學校也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農村學生長期生活在農村,體質較好,而且非常喜歡體育活動。農村學校校外場地寬廣,可以充分利用環境的優勢,如“高高的大山”“潺潺的河水”開展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好地方。山區可以開設爬山項目,爬山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它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教師可以設計成游戲形式或組織團隊比賽,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有河流、湖泊的地區,老師可以開設水上逃生課(如在水中的漂浮、救生和求生),有利于提高學生遇險時的生存能力,真正跟日常生活相連,讓學生終身受益。平原地區,老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放風箏,要求學生自制風箏,鍛煉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學生親身體驗,能夠體驗到成功。冬天冰天雪地是北方農村學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學校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條件設計不同情境的冰雪體育運動教學項目。在情境中學習,既可以讓學生得到身體鍛煉,又能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課堂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重要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鍛煉價值和教育作用。在農村學校體育教學中,可以根據區域特色,制訂出接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方式及民族習俗的體育教學內容,從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普及性的傳統體育項目,形成獨特的體育教學特色。如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傳統項目:蒙古族的布木格、搏克、擊石球、摜跤;滿族的拽包、夾包、跳馬、老鷂子捉小雞;朝鮮族的秋千、跳板、拔河、打陀螺。如山東地區的踢毽子、滾鐵環、跳房子、踩高蹺。這些項目跟各地農村群眾的日常活動聯系緊密,不但能激起學生們的強烈興趣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是很好的健身項目。如果能將當地民間特色的傳統體育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加工,將是獨具特色的校本體育課程資源。開展民族特色體育教學,不僅有利于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而且有利于農村學生對當地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能促進新農村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建設。
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不僅要靠外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靠一線體育教師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精華,結合當地自然資源、區域特色及學校條件等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的體育教學之路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呼蘭區大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