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華
體驗式習作教學”是從學生主體體驗入手,讓其通過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用親身的經歷去感知、理解、感悟、驗證,或為其創設一個真實的情景,讓學生設身其中,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從而提高習作能力。
一、“體驗式習作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習作就是學生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自己熟悉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由于小學生平時知識積累不夠,閱歷不深,他們總是在寫作文之前浮想聯翩,可真到下筆時,卻又無話可說。有的也由于事過境遷,記憶模糊,知識提取障礙,只略寫梗概,忽略了細節。所以,長久以來,“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兩只攔路虎不知嚇怕了多少剛剛拿起稚嫩的筆徘徊在習作門前的孩子們。有鑒于此,把生活體驗與課堂教學二者結合起來不失為一個省時省力高效可行的辦法。
學生通過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用心感受等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一次體驗之旅。課后,學生用真摯質樸的語言摒棄了文章章法的束縛,讓真實演繹的情境彌補了空想臆造的缺陷,于是生動鮮活的文章寫出來了,真情實感訴諸筆端了。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和期待的課堂。
二、“體驗式習作教學”有利于教師的課堂教學
在上《美食欣賞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用心感受這五步要求,其實正是體現觀察能力培養這一目標的。也正由于這樣,每次都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每次的課堂組織就顯得有條不紊。
有一次,我去上課的路上居然進錯了教室,跑到別的班上,當發現了以后才迅速地返回,走到本班教室的后門。結果,幾個在教室門口探頭探腦的學生非常好奇:老師為什么遲到了,還從后門進來了?于是,我決定不上新課,而是適時地引導孩子們猜一猜、想一想、辯一辯、演一演、談一談,后來有的同學在期末自查考試中寫的作文《老師遲到了》,得到了閱卷老師的高度好評。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是:1.抓住體驗的時機。老師遲到了,本來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孩子們本能地想一探究竟,于是我讓大家“猜一猜”。2.引導體驗的深度。“猜一猜”是天馬行空的,對還是不對,老師不作評論,只微笑作答,轉而問其他同學:“他猜對了嗎?為什么?”于是,“想一想”“辯一辯”,很多孩子一邊反駁別人一邊提出其他的假設。3.模仿體驗的過程。后來,有些孩子等不及了,央求我說出答案。我卻只告訴一位同學,讓他“演一演”,模仿老師進錯教室前、中、后的情景。4.小結體驗的樂趣。當最后我把自己因為審稿件入神,走錯樓層,進錯教室而導致遲到的原因大白于天下時,全班同學都樂瘋了,紛紛“談一談”此時的感受。有的同學說:“沒想到,鐘老師這么大的人也會迷路啊!”有的說:“鐘老師好辛苦啊,審稿件肯定很長時間,連頭都暈了!”還有的說:“我要向鐘老師學習,做事情一定要全神貫注。”
三、“體驗式習作教學” 利于增進親子的感情
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學了,秋天也到了,課文編排了“秋天”為主題的課文,習作當然也是寫秋天的景色。如果是以前,我肯定直接在課文里面提煉寫法,讓學生模仿說一說,寫一寫。可是,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多數又假又空。而在“體驗式習作教學”思想指導下,我布置了周末作業,給家長發了家校通信息:“您好!請你把孩子第二單元的課文瀏覽一遍。建議您周末有時間抽空帶上孩子到公園、到野外、到動物園等地方走走,讓孩子感受秋天的景色美,感受家人團聚的歡樂,順便回來寫一寫單元的習作。建議沒有辦法帶孩子外出的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秋天的詩,唱秋天的歌,講秋天的故事。謝謝!”結果,周日晚上的家長QQ群異常熱鬧,有條件的都帶孩子出去走走了。有些去松山湖踩單車,有些去香市動物園看動物表演,有些爬了香市公園,有些到東莞市政府廣場放風箏……家長們一邊聊一邊曬照片,字里行間,溢滿了幸福與快樂。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