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玲
如何上好《音樂劇》這部分課程內容,是高中音樂教師現階段需要共同思考的一個課題。
一、從學生熟悉的作品或歌曲入手培養學習興趣
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里,音樂劇的內容都是比較早期的作品,如果第一節課就讓學生接觸這些作品,可能有些學生不太容易接受。學生比較熟悉的西方音樂劇《貓》,它在西方世界的成功得益于家喻戶曉的艾略特詩歌,其中劇中一曲《回憶》(Memory),是音樂劇中經典之作,也為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曲是劇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貓”所演唱, “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因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蕩,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變成一只蓬頭垢面、丑陋無比的老貓。貓兒們不愿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對她非常敵視,但在這樣的環境下,她以一曲充滿憂傷的《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們對她的敵意,并喚起了貓兒們對她的同情和憐憫。
二、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要培養學生欣賞作品的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深入作品當中研究劇情、音樂、舞蹈及每個人物特點。音樂劇《西區故事》,在充滿暴力和爭斗的劇情中,也蘊含有“瑪莉亞”這樣柔和婉轉的旋律片段,它是男主角抒發內心體驗甜蜜愛情的一段內心獨唱,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溫暖色調。教師可以從音樂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結構, 并讓學生思考每一段主人翁所表達的感受,可以從音樂特點去分析,如第一段用到大量三連音、切分音,并在低聲區重復模進表達了男主角初戀中愛的萌發,表達對女主角千回百轉的低聲呼喚。第二段中轉調,雖有切分音三連音,但是旋律加寬,旋律在中高音徘徊,再加上#4和b7的離調色彩,將主人公急于表達的幸福情感升華。而最后段作曲家用了大跳與前兩段進行強烈對比,意味著美好的愛情是永恒的。
三、表演嘗試與角色塑造
1. 教師的作用
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參與,這種參與不僅是角色上的參與,而是在整個角色分配、劇本道具選擇過程中都要給予學生引導,同時教師也是一名心理調劑師, 要善于發現各位學生的優勢,不斷鼓勵學生參與表演,克服學生羞怯的心理,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逐漸引導學生參與到表演中來。
2. 表演的啟蒙
要在學生對作品深刻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模仿劇中人物的表情、演唱及舞蹈動作特點,對劇中的戲劇表演部分,教師應專門在課堂上讓學生試著模仿一些動物,并進行無實物表演,消除學生心理的顧忌,鼓勵他們大膽在同學面前表演, 克服心理障礙,學會挑戰自我,通過這種氛圍來解放學生天性,為音樂劇排練打下基礎。在表演中如何讓學生入戲,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及現場對戲。在排練中,有的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但有的學生卻遲遲進入不了角色,表演很生硬。這時候,教師應充當導演的角色,給學生設置情景,并親身示范與學生對戲,帶動學生找到角色感。其次,音樂劇的演唱含有很高的技術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建立角色的聲音形象,如音樂劇《貓》中扮演“魅力貓”的演員,在演唱《回憶》這首歌時,為表現悲哀的內心情感,運用了時斷時續的聲音、顫抖的聲音以及絕望的呼喊聲等等,而這些聲音的運用都需要美聲唱法的基礎,因此在練習的時候盡量讓學生打開縱向腔體,體會著力點在鼻腔以上的位置,盡量模仿歌曲的演唱風格。
3. 演練的形式
在課堂上可以分組演習,每組學生在自主推選的或教師指定的”導演”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來分配角色,進行演練。如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第一段監獄場景中既有困囚合唱《苦囚之歌》,又有冉阿讓和雅維特的對白,既有表現一群囚犯在監獄里頂著烈日勞作的形體表演,又有獄卒施暴的舞臺動作等,這些都需要導演在規定音樂中進行舞臺調度和指導。在初排所形成的架構基礎上,進一步塑造鮮明性格的舞臺人物形象。教師應協助"導演",充當藝術指導的角色,并且可以讓學生把角色分為ABCDEF等不同角色,盡量讓學生嘗試到不同角色的表演, 而同演一角色的學生可以相互觀摩和交流,以形成教學與創作表演的互動,這樣人人都有機會參與不同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