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巍 郝傳宇
中央企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主力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影響力,是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基礎,因此,中央企業也被譽為“共和國長子”。這一系列的特質共同支撐起了中央企業的特殊地位,這也直接決定了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企業,黨建工作對中央企業具有尤為特殊的作用。
根據2004年發布的《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主要目標包括:第一,建設一個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致力于為國有企業建功立業,得到職工群眾衷心擁護的企業領導班子。第二,建設一支經得起困難和風險考驗,在企業改革發展穩定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隊伍。第三,建設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的職工隊伍。第四,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保證企業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機制。第五,形成一條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和黨組織自身建設的有效途徑。
中央企業黨建工作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既包括對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這樣的原則性規定,也包括中央企業自身的思想建設(切實加強企業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著力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組織建設(不斷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組織自身建設)、作風建設及廉政建設(積極推進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體制和機制)等微觀內容,還包括企業黨組織對黨群組織的政治領導、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等外延內容(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發揮職工民主管理作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
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對大力推進中央企業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做強做優中央企業,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切實增強黨執政的經濟基礎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發揮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重要作用,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發展先進生產力,提高我國綜合國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加強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的內在要求
鄧小平指出:“不要光喊社會主義的空洞口號,社會主義不能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央企業的組建正是基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體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中央企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性企業和主力軍,必須做強做優,這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而要實現中央企業的健康發展,黨建工作必不可少。只有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的黨建工作,才能確保企業改革、發展和穩定。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要獲得競爭優勢,必須要在發展科技和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兩個方面下功夫。而中央企業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責無旁貸的使命。
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應該努力促進先進經濟制度的建立、制度競爭和科技競爭。美國學者邁克爾·格伯指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其實都是授權模式的受益者。”這強調的實際就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但不管是冶煉、金融、汽車還是電信等各領域的核心技術絕大部分都不在我手,中央企業作為掌握最多創新資源、擁有眾多創新人才、受到政策最大支持的市場經濟主體,在加強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任重而道遠。
在此過程中,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要推動高素質管理者隊伍、人才隊伍、職工隊伍的建設,推動增強中央企業的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形成,保證中央企業重大決策的正確,必須不斷創新。
加強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是解決
當前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強調要加強和改善中央企業的黨建工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前中央企業黨建工作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與中央企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還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
2004年發布的《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所指出的諸多問題,如一些同志特別是少數領導干部思想上還存在著淡化企業黨組織作用的傾向,一些企業黨組織不能有效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有的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適應市場經濟和管理現代企業的能力不強,有的黨員喪失先進性,有的黨員領導干部腐敗墮落,部分企業的黨務干部隊伍存在素質不高、后繼乏人的問題等,在今天中央企業黨建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不斷加強和改善對中央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中央企業自身也要不斷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建工作,努力實現黨建工作的科學化。
加強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是堅持
中央企業社會主義方向的根本要求
中央企業黨的建設要實現“三個不變”,即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不變、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方針不變。
蘇聯解體后富起來的俄羅斯新貴絕大部分都是前蘇聯黨政官員,美國一個專門研究俄羅斯問題小組的負責人弗蘭克·奇福德認為“蘇聯共產黨是唯一一個在自己葬禮上致富的黨”。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的主力軍,堅持中央企業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不僅關系到中央企業自身能否健康發展,也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近期目標、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目標能否實現。所以,加強和改善中央企業黨建工作,以黨建工作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加強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
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此過程中,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都應該為實現這一夢想而共同奮斗,中央企業全體領導者、管理者、職工自然也應有這種自覺性。
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發表的《世界經濟千年史》報告,鴉片戰爭前的182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最大份額,達到世界總額的32.9%,高于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在內的西歐八國的總量(12%),也遠遠高于近鄰日本的3.0%,更高于美國的1.8%。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說明,僅用GDP的單純增長而無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保障,一個國家不可能實現強大的目標。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的最重要著力點。只有實現共同富裕,才能最大程度調動最廣大人民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中央企業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不僅體現在為全體國民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方面,也體現在人們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認同方面。
實現“中國夢”要重視制度創新的頂層設計。有論者指出:“與經濟建設相比較,社會建設不具有經濟建設的‘一蹴而就或在短時間內就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社會建設具有長期性、全局性、戰略性等特點,推進建設的主體必須超越各個階層、部門的利益,著眼長遠,放眼全球。” 中央企業應該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既要做大做強,也要為整個社會的公平、和諧、穩定作貢獻,不能一遇到經營困難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采用減員增效,也不能像一般的市場經營主體那樣只干有利可圖的事情,更不能將所賺取的利潤主要用于企業內部尤其是企業內部領導層和管理層的分配。
中央企業黨建工作既要重視內部管理工作的創新,也要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體發展、以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實現出發,不斷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中央企業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認同,提高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