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苗苗
經常聽人說:“這個人一看就知道是音樂老師——長得那么美,打扮得那么時尚,氣質那么棒。”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時尚、美和音樂教師是有必然聯系的。而我個人認為,音樂教師的“時尚”應該體現在對美的更深層次的詮釋中:氣質典雅、大方,服飾簡潔、清新,氣質高雅、自然,更重要的是搭配上自身的專業文化,綜合素質更加高雅。音樂教育,是情與愛的事業。音樂教學活動原本就是智慧與情感融合在一起的。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教學不能沒有美。美時時處處影響學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發展,音樂教學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動。一句話,孩子們的發展不能沒有美。
音樂教師應有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
我曾以“你喜歡什么樣的音樂老師”為題做過調查,同學們在輕松、自由的空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音樂老師要唱得好”“鋼琴彈得棒”“跳舞漂亮”“能力要強”“幽默”“親切”“和藹”……忽然一個男同學大膽地說:“我喜歡漂亮的女老師,帥氣的男老師。”此時,課堂一片笑聲。同學們的笑聲道出了同學們對美的強烈渴望。
教學儀態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呈現的符合禮儀要求及審美規范的儀容、服飾、表情、姿態、手勢、舉止等。美的傳播者——音樂教師應該體現美,將音樂的審美過程傳播給學生,這樣音樂才會更美。音樂的神韻才能在審美的過程中得到更完美的體現,音樂才會最美。音樂教師應十分看重自己的儀表及服飾的整潔大方。當然,這要恰到好處,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的動作舉止應端莊、穩重,表情親切、自然、瀟灑,手勢應準確、自如,充分展現教師的審美修養,給學生以優美感、高雅感。
音樂教師應具有獨特的教學氣質
教學氣質是教師人格和個性特點的外化,在音樂學科傳播美的過程中主要體現為聰慧、活潑、自信、機敏、幽默、雅致、真摯、開朗等。一個音樂教師的優秀教學氣質來源于其心理品質及知識基礎。作為教師,應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不斷學習與業務有關的知識,多聽、多看優秀的音樂作品,提高自身的鑒賞水平,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熱愛生活,有著真摯的美好感情,有著良好的審美修養,對生活的美和教育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與體驗。除此之外,充滿愛心(愛學生、愛音樂、愛教學工作)、具有童心(純潔、真摯、心靈年輕)、興趣廣泛、視野寬闊、知識豐富,亦是每一位教師,特別是音樂教師所應追求的品質。
音樂教師應敢于創新,靈活教學
要作教育的抉擇者。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流行歌曲的偏愛,同時,現有的知識結構,使他們還沒有具備完善的鑒賞能力,還不能區分它的優劣,按照自己的喜好全盤吸收流行音樂,難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這就對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優秀的流行歌曲對學生能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說教效果更明顯。比如《梔子花開》《朋友》等這些歌曲表達了人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教師可以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對待同學間的友誼問題,使其懂得珍惜情誼。《家鄉》《天堂》《月亮之上》,以其飽滿的情感唱出了對家鄉和親人的熱愛。還有讓人學會感恩的歌曲如《感恩的心》《讓世界充滿愛》《祈禱》等。另有激勵人不畏艱難、奮發向上的歌曲如《陽光總在風雨后》《真心英雄》等等。
活用教學法培養即興教學能力。如七年級音樂課《七子之歌——澳門》,老師播放澳門政權回歸儀式錄像,設定教學情境:“澳門離開祖國母親已有四百多年了,多么漫長的歲月呀,請聽聽澳門的心聲。”由此激發學生的情感,由歌曲的離別之情,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生活中離別的感受和相聚的心情,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設計各種表達方式和演唱方案。
大膽切入自己的專長。我們最擅長的,恰恰是自己領悟最深、最有感情的音樂藝術。學生們最希望的是老師能夠把看家本事教給他,所以聰明的音樂教師會適時在學生面前表現自己的專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有計劃地傳授這些知識,并且取代一部分現行教材中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內容,這樣既能使自己發揮專長,又使學生學有所得,而且增添了音樂教學的文化特色。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