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武
私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著形式與內容、方式方法滯后的現狀。作好新形勢下私營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基本點和著力點,始終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體貼人,做到情理結合,情真意切,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充滿情感和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圍。
積極評價職工,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
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私營企業職工承載了比以前更多壓力與責任。在做大做強做精企業的過程中,廣大職工以實際行動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但長期高強度、高節奏的工作,他們的思想難免產生疲態和起伏,作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引導。要充分肯定職工、積極評價職工。肯定產生共鳴,評價引發激情,通過崗位人才評定、創樹典型、職稱評審晉級、發展骨干入黨等有效措施和方法,提高企業對職工奉獻精神的認可度,進一步激發職工心系企業、奉獻企業、推進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不竭動力。要注重培養職工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把職工看作是企業的主體,是企業發展的主力軍和發展成果的受益者。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的產品形象、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要大力宣傳企業的發展成就、巨大變化和業績貢獻,努力培養職工的榮譽感。
滿足職工正當需求,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點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五類。由此說明,人類的需求欲望是促進人類發展進步的原始動力。眾所周知,職工是企業中最活躍最基本的要素,職工的心里活動必然顯示企業的文化屬性,無論是和諧的心理狀態,還是不和諧的心理狀態,歸根到底都是企業客觀現實的反映,對待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主觀加工就可能導致不同質的心態。對老職工層面以滿足“尊重”的需求為重點,對普通職工層面以提高“歸屬感”為重點,對新員工以滿足“青工成長”為重點。
職工身邊無小事,職工需求應重視,企業必須通過穩妥的渠道和具體的方法措施加以改進和提高。一要堅持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體現關懷理念。通過認真聽取和收集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努力解決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切實解除職工后顧之憂。二要適當增長職工的收入,改善住房條件,增加文化、娛樂、健身設施等,不斷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職工更近距離地“接觸”發展成果,共享發展成果。有助于樹立職工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提升工作熱情。三要關注職工的心理過程,要了解他們的心態變化,從心理學的角度把握職工思想意識形成的規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減少他們的心理壓力和矛盾沖突,保持心理平衡,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要準確掌握職工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針對存在心理問題的人員,幫助他們在實現既定目標中克服不良心理傾向,增強排除困難的決心和毅力。
創新方法載體,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
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在內容、方法上要凸顯人文關懷,注重能力提升,實施素質關懷;培養和諧文化,實施思想道德關懷;加強心理疏導,實施心理關懷,在關懷職工中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實現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目標上來。
二是要暢通職工參政議政渠道,提高民主管理的力度。要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巡視、職工代表提案、民主議事會、職工民主評議領導干部等制度,進一步拓展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通過網站、電子信箱、電話等現代工具和電視、報紙、板報、意見箱等傳統工具,積極拓寬職工參與企業管理與交流的渠道,在廠務公開、班務公開和工資獎金分配等職工關心的問題上提高透明度,落實知情權,疏通職工情緒,使企業管理風清氣正,職工情緒心順氣暢,從而培養職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要建立績效考評機制,用活人才。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觀念上、制度上、機制上、政策上形成合力。通過搭建舞臺,公開公平競爭,提供平等機會,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工機制,營造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的環境,讓崗位的設置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
四是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載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網絡信息已越來越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重點。但網絡信息因人的素質不同、觀點不同而顯得五花八門,色彩斑斕。職工尤其是青工面對如此眾多的海量信息有時會難辨真偽,無所適從。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確引導職工思維,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企業政工干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網絡和“網民”的深入研究,加快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調研網絡和信息網絡,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宣傳,使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要改變傳統的比較單一的做法,建立積極而又健康向上的微博、博客,可以開辦《政工論壇》《說心里話》等欄目,職工對看不慣的事情,心理的想法和疑惑等,可以通過欄目標度訴求,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開展網絡互動交流,與職工探討一些焦點熱點問題,正面引導輿論,把職工的注意力、精力引導到集中發展生產,創造更多價值上來,引導大家樹立“勞動致富”“勤勞致富”“漸進致富”觀念,把實現個人價值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為企業多作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追求。
(責任編輯:山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