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文
閱讀能力是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英語學習手段。成功的英語學習來自于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語言實踐。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輸入盡可能多的語言材料,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開發利用閱讀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1. 立足教材,挖掘素材。廣州版“Success with English”的Dialogue和Lets go further 的Story time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生動的卡通人物、短小的對話以及幽默的句子創設了很好的語境。人物對話中也包含了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和詞匯。很多教師沒有很好地利用好這些材料,只是讓學生粗略讀一遍,然后自己講解一下重點句型和詞匯就匆匆跳過。教師應采用整體教學的原則,讓學生在語境中感知、理解語言,并通過泛讀、精讀、問答、猜詞、復述和續寫故事等方法理解閱讀材料。
2.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選擇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和提升。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選取的閱讀材料應圖文并茂,充滿童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應難度適宜,略高于學生的語言水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讀與寫》的話題與課本同步,選取的補充材料中的語言點與教材中出現的語言點(如時態)相符,所選內容應在學生已學知識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點難度,使學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1. 故事教學法。若能讓兒童從小大量地聽或讀故事,對其理解能力的培養、溝通能力的增進、學習動機的提升、想象力的養成,絕對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從學故事的經驗中,學生可以看到老師良好的閱讀示范,并與老師在分享閱讀過程中產生良性互動,而老師亦可藉此歷程進一步觀察、了解及幫助兒童的語言發展。以廣州版教材BOOK 8 Module 4 Unit 10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課例為例。
Pre-reading. 教師出示故事情節的幾幅圖片,讓學生看圖說幾句話,并猜測這是個什么故事。讓學生閱讀對故事進行初步預測,做到心中有數。
While-reading.播放故事錄音,第一遍,讓學生邊聽錄音邊將凌亂的圖片排序。聽完后,小組合作,將講述故事內容的句子排序。第二次聽錄音,并劃出新單詞。完成T/F練習。聽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單詞,并指導學生理解難句“To… is certainly easier than to …”大聲跟著錄音朗讀故事。回答一些關于故事的問題。
Post-reading. 完成課文的挖空練習,并小組熟讀挖空練習。
Retell the story. 用PPT(圖片)演示故事內容,插圖下配以挖空的句子提示。教師牽引,學生模仿。然后給予充分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復述故事。
2. 故事和表演等手段相結合。講故事固然是成果展示,其實我們可以走得更遠。小學生有極強的模仿力以及表現欲,教師可以利用他們這些特點,開展英語課本劇的表演,讓他們將原本的故事或是改編后的故事演繹出來。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是一個知識的拓展與再加工的過程。
三、傳授科學的閱讀策略與技巧,延續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可以采用略讀法(skimming),即只要求讀懂大意,在閱讀過程中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和主題句;或尋讀法 (scanning),即在瀏覽全文的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快速獲取所需的細節信息。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在閱讀時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而許多學生一旦遇到生詞就基于查字典、問老師或同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并教與學生一些詞匯的構詞法。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閱讀材料和教學方法是吸引學生的“誘餌”,必要的閱讀策略和技巧是學生的“覓食工具”。教師應巧妙地運用誘餌,將學生牢牢捕獲,使其產生濃厚的“悅讀”興趣,然后教與學生恰當的閱讀策略和技巧,授之以漁。當學生產生濃厚“悅讀”興趣后,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