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毛妮
教育領域中曾盛行“倉庫管理”。“倉庫理論”認為“腦子是存儲事實的倉庫”,教學就是用知識去填滿“倉庫”,學習就是掌握確定的事實,獲取系統的概念。在這樣的駕馭觀念指導下,學校的教學不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忽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主動探究精神的培養。在造成小學生心理負擔重,記憶負擔重,作業負擔重的同時,減少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含量,使學生能力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失調,從根本上阻塞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之路。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強烈的創新意識,旺盛的創造能力日益成為構成人的素質,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在未來社會中,一個完全沒有創造力的人其生存質量是不理想的。教育是否培養出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新人,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創造性思維是創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的立足點,毋容置疑的是,從小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的訓練和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對于實施素質教育有深遠的意義。
一、創造性思維與小學數學教學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者在左右腦的參與下,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支配下,將大腦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識的信息,按科學的思路,借助于想象和直覺,以突發性飛躍的形式所進行的重建,組合,脫穎,升華,最終以嚴密的辯證邏輯所完成的思維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和新產品”。兒童作為成長中的個性,思維“有著連續過渡的特征,即兒童思維發展的基本趨勢總是由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自我中心到‘逐步社會化,從低水平的‘協調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協調發展”。這種特有的思維特征反映了兒童思維結構與功能都處于活躍的建構之中,同時這種思維的特殊性也告誡我們,不能以對待成人思維的方式,以思維“成果”的新穎性和獨創性來判斷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多年的教學實踐也使我體會到,孩子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種獲得和運用新知識,新本領時呈現的智慧能動性,才是孩子獨立感受事物,分析問題,并對標準化常規問題作出不同尋常的回答,體現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因素。90年代初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為我的這種認識提供了理論依據。林崇德教授實驗證實:“兒童思維品質的培養很發展智力與能力的重要突破口;積極的思維品質在培養和發展兒童創造性思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積極的思維品質的發現和持續發展,可以引向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出現,最終導致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學生的主動,積極,好奇,不模仿已有的辦法,不重復已有的辦法,在原有的方法和結論上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用新的方法分析解決新的問題等等積極的思維品質,是創造性思維的萌芽和基礎,也成為小學數學的出發點和著眼點。
二、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策略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呢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實創造能力的種子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未必有合適的土壤條件使之萌芽。教學的關鍵是要為學生提供這塊土壤,讓全班學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積極思維。
1 創設情景
思維起源于問題,在有問題的情境中學習,會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思,去想。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運用直觀形象的具體材料,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從而誘發好思。
情境的創設還包括有意識地創設一種民主的,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樂思方有思泉涌”。要讓學生笑著去學,教師決不板著臉,更不能去訓斥學生,做到真正尊重每個學生。在我的課堂上,不舉手就發言,手在做小動作都是可以原諒的。不求表面的形式,而求內在的專心。我努力用我的教學魅力去吸引每個學生,使他們由衷的喜歡上我的課,使他們感到無拘無束,可以暢所欲言,這樣他們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時時流露。
2 樹立信心
在義務教育的數學學科期“大眾數學”發展的今天,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堅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數學”顧泠沅老師主持的青浦縣數學教學改革實驗表明:“成績中等的學生在思維的獨立性,靈活性和簡約性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潛力。”在課堂上,我總是采用課內分小組討論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人人輪流當討論小組長,使人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而我則深入到每個小組以學習者的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在啟發引導的同時,得到了及時的反饋,修正后來的課堂教學。有的放矢的請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不同要求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在表現自我時,都有一種成功的體驗,最終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提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