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尊
現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競爭,歸根到底就是創新思維的競爭,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的競爭。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的同時,必須在多維視角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一、夯實基礎,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就會使學生學好數學,掌握好基礎,學生有了較扎實的基礎,我們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通過數學背景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中學數學知識是前人科學研究的結果、智慧的結晶。由于科學數學與教育數學的區別,數學史中許多數學家研究的思維過程不可能一一介紹,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適當的地方插入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知識,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同時讓學生感知一些科學家人格魅力,從他們身上汲取豐富營養,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刻苦努力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打好扎實基礎。例如:在學習整式的乘法公式時,介紹科學家楊輝;在探求:1+2+3+4+…+n的值之前,介紹科學家高斯;在學習有理數時,介紹數的發展歷史,在學習一次式時,介紹從數發展到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史等等。
2.通過巧設懸念,大膽質疑,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巧設懸念,大膽質疑,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在不斷的思考問題中進行學習。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問題意識,注意給學生營造寬松的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產生出新的問題。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識別》這一節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下列實際問題:某學校旁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河,為了測量該河流的寬度,小明同學在河的北岸邊插了一根標桿A,同時在這根標桿的正南方向的南岸邊也插了一根標桿B,從B沿南偏東600的方向走到C處,恰好測得∠CAB=300,若此時測得BC的長度,小明就能知道河流的寬度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看了投影以后,很有興趣,很想知道這樣估測河流的寬度有什么依據?從而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進行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堂活動參與意識非常高,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探索和解決問題,既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還有其它的測量方法嗎?為以后學習用直角三角形、相似形的知識來測量埋下了伏筆。
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
所謂創新思維就是創新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它不是一種獨立的思維形式,它與發散思維、集中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形式密切相關,是多種思維的有機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加強與創新思維有關的各種思維形式的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開闊性
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和指導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空間,使面臨的問題與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擴散性因素,以某一知識點為輻射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徑,不同側面設置疑問,以激發,啟迪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變量與函數》時,在講授函數概念過程中。可設問:
問題1:為什么要規定在某一個變化過程有兩個變量X和Y 。
問題2:對X的取值,是否可取一切實數?
問題3:Y有惟一的值與之對應,為什么要規定惟一的?有沒有不惟一的情況呢?請舉例說明。如Y2=X,│y│=3x+1中,y不是x的函數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解答,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對函數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理解。
2.注重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一題多變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認清概念和規律的特點,能克服思維的單一性和狹隘性,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求證:等腰三角形底邊的中點到兩腰的距離相等。在解決這個問題以后,教師可提出:
問題1: 當點D在直線AD上時,結論是否成立?
問題2:當點D在線段BC上任意一點時,結論是否成立?
此時點D到兩腰的距離之和是否保持不變?與ΔABC的形狀有無關系?
問題3:當點D在BC延長線(或反向延長線)上時,猜測并證明你的結論?
問題4:若改等腰三角形為等腰梯形,猜測并證明你的結論?
像這種通過動態角度探索幾何圖形的性質,使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讓探索成為學生自覺、自主的行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得到進一步的訓練。
一題多解是學生知識的發散源,可以改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拓寬視野,達到輸入一個信息而產出多個信息的功效,可以訓練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多層次認識問題,多種方法處理問題,從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流暢性。教師教學時應注重思考性和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采用不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同一問題。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少一點灌輸多一點探討,充分挖掘教育素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來,讓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體驗和探索。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他們逐漸成為具有創造能力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