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青 李芳
摘 要:煤炭企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成本控制的高難度。首先在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特點的基礎上,分析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幾點改善成本控制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煤炭企業;成本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6-0102-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煤炭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有效降低煤炭企業成本是增加企業利潤、擴大企業積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如何控制企業成本,挖掘成本潛力,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尤為重要。煤炭企業作為國家基礎能源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安全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檔次,生產經營管理也在不斷地向前推進,但煤炭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雖然一直在不斷地改進,并且比過去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目前煤炭企業成本管理的一些弱點逐漸顯露。筆者從自身從事煤炭成本管理工作出發,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提高煤炭企業成本核算水平作一些深入探討。
一、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特點
煤炭企業生產工作環境主要在地表以下,因此會受到地質構造、儲藏條件、開掘條件、水、火、片幫、斷層、瓦斯、煤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整個生產過程是一個有機統一,同時又復雜多變的過程,因此產品成本形成和核算過程相當復雜,成本構成特殊,成本控制艱難。
1.煤炭生產中消耗的材料不構成煤炭產品實體。這一特點使得煤炭生產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可以回收復用和替代,并且材料的回收復用和替代影響煤炭成本的變化。同時,由于消耗的材料不構成產品實體,所以生產中消耗的材料品種和質量不能影響產品質量,不能按質量成本的一般原理去控制煤炭質量成本。
2.煤炭成本中存在著諸多不可預見性因素。煤炭開采多為地下作業,各種因素無法預測,煤層埋藏深度、頂板、底板、傾角走向及其他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均影響著生產。自然地質條件的變化迫使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設計方案、開采方式等,額外增加了煤炭變動成本。
3.職工薪酬支出比重較高。煤炭行業屬于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現代化水平低,人工作業量大,各個工序的標準化作業難以實現,更多依賴于人力,導致生產過程中工資變動具有較大的彈性。同時由于職工薪酬項目中基本養老保險、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項目都是按一定的基數與比例提費,無法實施控制。
4.煤炭企業常有一些鋼性成本支出。由于煤炭生產主要在地下作業,生產過程相當復雜,必須保證采、掘、機、運、通五大系統銜接、配合達到較高水平,才能安全生產、高效生產。因此,采掘工藝的設計在生產經營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進行反復詳細的研究、論證及實地勘察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采掘工藝,而生產工藝的設計由于受安全生產等鋼性因素的影響,必然要發生一些必須的成本支出。
5.煤炭企業常發生環境恢復治理方面支出。煤炭開采不可避免地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企業除享受經濟收益之外,還必須要承擔恢復環境的義務,對所產生廢渣、廢氣、廢水及對周邊地面所造成的塌陷,要利用一定資金去恢復治理或賠償,這些支出必然構成煤炭企業成本的一個重大支出項目。
二、煤炭企業成本核算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煤炭企業的經營管理大力推行目標成本管理,將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業務和技術部門,使其成為成本責任的主要承擔者。這種管理機制雖然對成本管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隨著安全生產、技術投入、人員安置等方面支出的加大,暴露出很多缺陷。
1.成本管理意識薄弱。煤炭企業長期受資源生產型組織管理機構的制約和影響,成本意識不強,成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受計劃經濟影響根深蒂固,成本管理意識淡薄。重投資、重技術、輕成本現象普遍存在。不少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于國家頒布的財經法規中有關成本條例的遵守和執行上,側重于對產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場價值,不注重煤炭企業生產的特殊性,忽略成本管理對煤炭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作用。一些企業一直把成本管理作為財會部門或少數管理人員的職責,廣大職工成本意識淡漠,感受不到市場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浪費現象嚴重。
2.成本核算方式無法滿足管理需要。中國煤炭企業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最終產品為唯一對象的會計核算法,成本核算只停留在最終產品這一層次上,沒有深入到每一個生產作業環節,不能為企業的生產作業分析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過分依賴傳統的成本會計系統,傳統成本會計系統局限于提供產品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資源、原材料、生產、產品、銷售渠道和銷售市場等非財務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各個生產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無法滿足企業實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3.成本控制措施不得力。在成本控制的深度上,往往只重視生產過程的節約,而沒有通過成本與技術的有機結合,成本與安全、 成本與質量的最佳匹配向成本的深度控制,致使措施不力,收效不大。這主要表現在一提成本控制,就將眼睛盯在生產區隊,圍繞節約一度電、一個配件、修舊利廢等方面制定措施。這方面的措施固然重要,但因技術工作質量不高,成本與安全和質量關系處理不好而帶來的損失要比管理中浪費大得多。在成本控制的廣度(范圍)上,只側重于企業內部成本構成要素的控制,而忽略了企業外部影響成本變化的控制。企業生產經營不是孤立的,它與外部環境存在千絲萬縷的經濟技術聯系,在這些聯系中,潛藏著許多制約企業內部成本變化的因素,只有在控制內部成本要素的同時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控制,才能真正實現煤炭成本的全面控制。在成本控制的措施上,一是事中核算多,事中控制協調和事前預測決策少。最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應該是在成本發生之前,對成本變化的趨勢和影響成本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預測,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成本控制的總體方案,以指導生產經營活動。二是管理措施多,技術措施少,致使成本控制措施不力,成本與技術脫節,沒有很好地發揮技術工作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4.成本信息無法共享。煤炭企業目前大多采用財務部門進行成本核算體制,此核算體制最大的缺陷是無法對成本發生細節進行跟蹤,也無法對成本所產生的效益進行度量,而傳統的成本管控條塊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不能真正形成成本控制的巨大合力。
三、提高煤炭企業成本核算水平的對策
1.樹立成本效益理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最大化是企業管理追求的目標。煤炭企業剛剛從傳統束縛中解脫,正步入市場調節的軌道,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也應與企業的整體利益相聯系,樹立成本效益觀念。
2.改變煤炭成本核算體制。在基本核算單位方面,將基本核算單位由礦級延伸到井區、車間,使之成為基本的成本核算單位。通過此舉,建立井區、車間級成本核算,使井區、車間成為內部相對獨立的成本利益主體、 責任主體和控制主體,使之明確自己應該管哪些成本,履行哪些成本責任,怎樣控制成本,控制的績效如何等,變過去井區、 車間的“要我控制”為“我要控制”。在會計核算制度方面,建立管理會計核算制度。財務會計核算主要是適應外部要求而提供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適應內部成本管理的要求。為此,要建立管理會計核算制度,根據內部成本決策、成本管理、 成本考核與獎懲的需要展開成本核算工作,為內部強化成本管理提供準確、及時、全面的成本資料。
3.強化全面成本核算。轉變不完全成本核算為完全成本核算。目前煤炭產品成本,只核算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沒有反映原煤生產而支出的全部費用,成本與產出不成配比,口徑不一致,致使核算出來的成本沒有反映生產而發生的全部消耗。成本核算的不完全性產生了成本控制的不完全性。為此,要將不完全成本核算改為完全成本核算,即不但要核算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費用,而且要核算為生產而支出的其他費用支出,以使核算出來的成本真正反映生產的全部消耗,使成本與產出相配比,以實現煤炭成本的全面管理和完全控制。
4.健全成本信息共享系統。完善的信息系統可成功實現各項數據的搜集、共享并快速實現成本的分析,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使成本建立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上,使分析結果更可靠、可信、可用。因此,煤炭企業要建立健全成本信息的共享系統平臺,為成本信息的共享創造條件。
煤炭企業屬于高危特殊行業,安全是煤炭企業生產經營的首要前提。但是,由于近些年煤炭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各煤炭企業不斷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但同時也使煤炭成本不斷增加。新形勢下,煤炭企業決策層及管理層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統籌兼顧,通過完善內部成本管控體制,挖掘企業自身潛力,以成本為中心,不斷進行成本效益研究,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確保煤炭企業繁榮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