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虎
作文,作為語文課的一個重要任務,作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最集中的體現,毫無例外地受到了所有語文老師的高度重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小學語文老師,特別是高段的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耕耘最深費力最大。但是,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卻并不多,而且依然改變不了學生怕作文,提起作文就頭疼的現狀。我教了多年的小學語文,在作文教學方面也有過一些思考一些探索,個人認為,小學生作文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胡編亂造、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的問題。很多小學生是拿起筆來重如千鈞,半天動不了手,也有的同學是拿起筆來就是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滿紙廢話,不知所云。這里就我平日指導學生作文的一點淺見,一些思考和做法,闡述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破除神秘感,作文其實就是用筆說話
很多學生把寫作文看作是一件大事情,一拿到筆不免緊張,可不得了啦,我要寫作文啦!包括我們好多老師也是這樣,提起寫作文來就是鄭重其事,一臉神秘莫測的模樣。把寫個作文說得如何如何重要,殊不知,這樣一來,更其加重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其實,作文原本是一件輕松有趣的事兒,并不是像好多人感覺的那樣,有多么多么難。古人說:言為心聲。其實文亦為心聲。孔子在論語中也說:“辭達而己矣。”他說這作文無非就是把心里的話說出來,心里的意思表達出來。說話而已,有何難哉?葉圣陶先生說:“作文就是用筆說話?!闭f的也是同樣的意思。心里的話,用嘴來表達 ,是說話,是口頭的作文;用筆來表達,就是作文。只要不是啞巴,就能說話;只要識字寫字,就能作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可以怎么說,嘴里怎么說,筆下就可以怎么寫。
人在平常說話時,除了時下舞臺上那種要刻意模仿他人的聲音動作特點之外,一般都是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因為性別、年齡、性格、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差異所致,所有人說話的特點是各不相同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說話的個性特征。這就好比人的長相,是各有特別之處的。秀出個性、秀出特點,這就是美,是不分優劣的。我們寫作文也如此,提倡:嘴上怎么說,手就怎么寫,即"我手寫我口";寫自己想說的話、愛說的話,不說空話、假話,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說話的腔調兒。這樣,由于寫了自己想寫的情景,說了自己喜愛說的話,貼緊了現實生活,抒發了真情實感,因此寫出來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內容具體;生活氣息濃厚,語句表達順暢,有特色??梢赃@樣講:“解放”自己的口和手,著眼于現實生活,緊緊貼近生活的脈搏,隨心所欲,怎么說就怎么寫,平日愛怎么說就怎么寫,充分體現自己的語言個性,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二、多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時,無話可說,沒的可寫,這是最讓人犯愁的事。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么,怎樣才能使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古今中外作家的成功經驗就是:學會觀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留心生活的習慣,是最為重要的途徑。
許多同學在寫作文時非常頭疼,作文要求寫四百字五百字交票,可是,往往寫了幾十一百字至多兩百來字就文思枯竭,只好草草收工。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平時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大留心,觀察不細。生活中的好多事物,我們的同學看似非常熟悉,但是,這熟悉只是一個粗略的印象,很多的具體情況具體細節,卻大多說不上來。曾有一次,我給班上上作文課,談到要大家多觀察細節時,即興進行了一個小測試,要求同學們說出我校一位老師當天的外貌特征。可是,全班三十多人抽了一多半起來,卻沒有一個人能把那位老師的外貌特征說得完整無誤。許多同學甚至連那位老師穿了什么衣服,是什么顏色,梳的什么發型,背的什么包,騎沒騎車都說不上來,全班同學七嘴八舌,答案是花樣百出。試想一下,在作文中真要描寫這位老師的外貌的話,到底能夠在紙上落下多少筆墨,寫出多少字?又怎么能夠在外貌描寫中準確傳達出那位老師的風采神韻呢?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觀察的重要性,也才能體會到中外文學史上那些有名的大作家為何都特別注重觀察力的培養訓練。法國文豪福樓拜指導莫泊桑觀察的那段佳話恐怕也是好多人都耳熟能詳的。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強調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用處。”有些同學也許會說自己的生活太單調太乏味,沒有什么值得去觀察的,這是極其錯誤的認識。事實上生活本身就是一個萬花筒,今天的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充滿七彩陽光。只要我們注意觀察、感受一番,就會發現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留心周圍的生活,認真地想一想,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但確確實實是很好的作文素材。生活中有寫不盡的內容。可以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怕自己蒙住了自己的眼睛,自己塞緊了自己的耳孔,熟視無睹,充耳不聞。這就要求我們在自己的生活領域內,面對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并由此聯想到的事件。不管什么時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論走到哪兒、干什么(上學,逛商店,趕集市,串親戚,看電影電視,外出旅游,參觀等),時刻注意著耳(聽)、眼(看)、手(觸)、心(想)。有些時候還需要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傊约荷畹念I域有多大,就把觀察的范圍擴展到多大;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觀察納入生活,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徹底丟掉為了眼下作文才去觀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生活需要積累,一點一滴也不可忽視?!颁镐钢?,匯成江河?!笨梢赃@么說,觀察生活是我們人生的一種資源儲備,好似個人把錢存到銀行里面,一旦需要,馬上就可以支取出來。
三、注重在寫作和修改的過程中去指導
目前,很多學生把寫作文當作是一件苦差事,純粹是為了交差了事,文章寫好了也就算完成了任務,就把這件事情置之腦后,不聞不問了。語文老師辛辛苦苦把作文批改了,旁批眉批尾批,寫下幾大段評語,希望能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進步有所提高,結果呢,據我觀察,大多數的學生拿到本子之后,往書包里一塞了之,極少有人會把老師寫的評語拿來認真讀一下。鑒于這種情況,個人認為教師對作文精批細改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太大的作用。實際上,作文教學要想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教師加強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一,在選材方面能得到幫助,對于題目的分析、中心的確定、寫作素材的挑選,學生有時候是拿不定主意,到底哪個材料才有最好的效果,老師的臨場指點可以讓他體會到什么樣的選擇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對于以后的作文自然也就起到了一個路標的作用。其二,在寫作方法上也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幫助。有了一堆材料,當然不等于就有一篇好作文了。好多學生不知道到底該怎樣下筆。所以,老師對學生技巧的指點就凸顯出來了。用范文(當然最好是老師自己的下水作文)明明白白地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寫,學生自然能從榜樣中學到起承轉合、布局謀篇的本領。
在作文的批改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的參與。老師辛辛苦苦把作文批改了,發給學生,但是學生不去認真看一下,認真領會一下老師批改的要旨,就起不到批改應有的作用。不單是老師的心血白費了,學生也無法得到進步。所以,我在作文評改教學方面經常采用的一個辦法,就是把本次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典型的找幾篇出來,印發給大家,然后大家用十來分鐘的時間在上面進行批改。最后用投影儀把這幾篇文章打到屏幕上,針對這幾篇文章就大家所作的修改進行討論,探尋作者在寫作方面的得失。這樣,一個人的作文能夠讓好多的同學都受到教益,大家的寫作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當然了,古人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方面向來就是見仁見智。但是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卻是我們盡可能要去汲取的。它也是自己力量的源泉,可以化作自己進步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