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沛
摘 要:在未來的國際競爭和交往中,我國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必將呈現多元化,正是基于這一點,商務英語筆譯研究顯得頗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商務筆譯的三大要素與翻譯原則,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關鍵詞:商務英語筆譯;要素;原則
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種社會功能變體,是專門用途英語中的一個分支, 是英語在商務場合中的應用。它涉及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對外勞務輸出、國際金融、涉外保險、海外投資、國際運輸等,人們從事這些活動所使用的英語統稱為商務英語。商務英語的實質是商務活動與英語語言的結合。
英國高端翻譯公司KL Communications Ltd 基于客戶需求并按照準確度將商務筆譯分為三種類型:(1)參考性質筆譯:保證原文信息理解基本準確和目標語表達基本通順的前提下, 滿足客戶了解大致信息內容的需求。(2)正式文件筆譯:迎合客戶需求,講究遣詞造句,常見于商務合同筆譯。(3)創意筆譯:運用超出筆譯范疇的技能再創原文意境,常見于標題、宣傳、廣告翻譯。
根據目的論,所有翻譯遵循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法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這個目的有三種解釋:譯者的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和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基于Nord 的目的論, 商務筆譯過程可以歸結為三大要素:(1)客戶——為誰譯(2)讀者——給誰看(3)用途——作何用。
例:菜名:“哈士蟆”
哈士蟆是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的商品名,是歐洲林蛙的中國亞種。作為一道菜,“哈士蟆”的食用部位主要是其“輸卵管”,根據菜名翻譯原則,譯文“Fallopian tube of Rana chensinensis” 無可厚非,卻未達到原文預期效果。根據商務筆譯三要素:客戶——翻譯發起人;讀者——外賓;用途——美食享用。
譯為:This dish will make you more attractive .
雖屬參考譯文并非直譯這道菜的原料,卻實現了翻譯發起人的目的,迎合外賓品食需求,達到享用美食的目的,實現了原文的功能。在我國,翻譯原則一直是理論界討論的焦點問題。比如支謙的“循本旨,不加文飾”,道安的“盡從實錄,不令有損言游字”,玄奘的“既須求真,又須喻俗”,這些有關翻譯觀點都是他們在翻譯佛經過程中的一些主張。后來又出現了嚴復的“信”、“達”、“雅”之說,傅雷的“神似”說,錢鐘書的“化境”說,而這些原則是針對文學翻譯而言。在西方,泰特勒(Tytler)認為翻譯應該保存原作的思想、風格和手法以及原作的通順,現代的翻譯原則有奈達的“動態對等”(dynamicequivalence) 和后來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equivalence)以及蘇聯費聯道羅夫的“等值論”。這些原則,實際上仍然離不開“忠實”二字。
如果用以上的翻譯原則指導商務筆譯似乎過于籠統。例如,企業外宣文本筆譯,這類文本按紐馬克的劃分應歸屬于“呼喚型”文本,其目的在于對外宣傳企事業單位的形象, 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讓國外讀者或消費者了解自己。這類文本的功利性強,目的在于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類商務文本筆譯僅僅做到“信息對等”是不夠的,它必須發揮強大的“誘導”(appellative)功能去“煽情”和“誘說”。
應用翻譯界學者指出商務文本翻譯必須做到(1)意思準確(2) 術語規范(3)語氣貼切。商貿漢英翻譯宜遵循:忠實(faithfulness)、準確(exactness)、統一(consistency)原則。方夢之提出應用翻譯的達旨—循規—共喻三原則,以在更大范圍內適應應用翻譯的實踐和研究, 提高理論的概括力和解釋力。達旨即達到目的, 傳達要旨; 循規即遵循譯入語規范; 共喻即使讀者曉暢明白。翻譯過程以“達旨”為目的,以“循規”為綱要,以“共喻”為手段。三位一體,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方夢之,2008)林超倫提出一個更高層次的概念來作為商務筆譯的指導原則——“傳達原作的意圖,再現原文的效果,達到客戶的目的”。筆者認為,商務筆譯目的在于實現溝通,這往往需要深入了解客戶的用意,為客戶帶來價值。因此商務筆譯原則在于“得客戶之志,迎合讀者之需,滿足客戶之愿”。
例:英國蘇格蘭的一份旅游宣傳材料中的一句話:
“Originally opened from 1903-1928, the WillowTea Rooms in Glasgows Sauchiehall Street was designedby 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這份宣傳材料通過柳樹茶室來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通過設計師突顯茶室的建筑價值。根據文學翻譯的原則, 應該譯為:“格拉斯哥市索奇霍爾大街的柳樹茶室最早是在1903-1928 年間開放,設計師是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但是目標語讀者并不了解索奇霍爾大街的重要地位,也不熟悉設計師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的背景,難以達到宣傳效果。因而分析商務筆譯三大要素:
客戶——蘇格蘭旅游宣傳機構
讀者——中國游客
用途——吸引中國游客
為了迎合客戶的期許,并經過客戶同意,改譯為: 格拉斯哥市著名的索奇霍爾大街的柳樹茶室最早是在1903-1928 年間開放,設計師是蘇格蘭一代大師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雖然改譯文偏離原文的信息,卻讓讀者體會了索奇霍爾大街和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的重要性,實現了客戶的目的。
例:溪口千層餅采用傳統工藝,制作精細,質地松脆,清香可口。
原譯文:Xikou Thousand-sheeted Cake is homemade,using natural foods and traditional procedures.The cake tastes good, smells good and is crisp.
譯文除用詞啰嗦、結構松散外,還有中國特產的品名英語表達問題。“千層餅”是指里面層數較多,并非一千層。譯為Thousand-sheeted Cake,容易誤導英語讀者,也難以實現中國特產專名的推廣。因此基于商務筆譯三要素,將“千層”譯為專名,后面補充說明文字,形象效果更佳,且滿足客戶之愿。改譯為:Xikou Qianceng Cake, with numerous clear sheetes init, is finely made in a traditional way. It is tasty andcrisp. 本文結合當前翻譯人才需求形勢,對商務筆譯的定義、類型、三大要素、翻譯原則進行探討并談了幾點初步認識,有待于深入研究。就我國當前商務筆譯研究現狀看,商務筆譯理論研究偏重,因此將商務筆譯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方法結合起來應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賈文波. 應用翻譯功能論[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
[3]林超倫. 實戰筆譯(英譯漢分冊)[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4]劉法公. 商貿漢英翻譯專論[M]. 重慶:重慶出版社, 1999.
[5]彭萍. 商務文本翻譯尺度的探討[J]. 上海科技翻譯,2004(1):19-22.
[6]任月花. 商務翻譯概論[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7]伍鋒. 應用文體翻譯:理論與實踐[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