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燕
作為奧林匹克示范校,在后奧運時期如何把奧林匹克精神所倡導的參與、合作、競爭的意識更好地融于日常的學科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積極參與、不斷超越的精神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為此,我們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將課堂教學作為行動研究的主要內容,積極進行高效課堂的探索,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
面對追求高效課堂的要求,很多教師雖然有嘗試探索的心愿,但是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有些教師則固守著原來的課堂不肯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教師要在思想上提高對改變課堂的認識。
觀摩高效課堂模式點燃課改激情。我校校長親自帶隊,選派50多人次到香山中學考察學習,激發教師課堂改革的熱情。隨后對全體教師進行 “杜郎口到底在改什么”為主題的講座,進一步轉變教師固有的教育思想,使全體教師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改變課堂開始。
“走出去”——向全國先進課改校學習。為了讓一部分課堂探索的積極分子先動起來,學校選派一批骨干教師走進全國高效課堂課改先進校,到昌樂二中、即墨28中、濰坊實驗小學、杜郎口中學、楊思中學聆聽課改講座。
“請進來”——體驗式培訓引領高效課堂探索路徑。在嘗試的過程中,大家意識到建立好小組是關鍵,但是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小組建設成了教師最棘手的問題,為此我們特別請到了全國高效課堂協作網專家為全校教師進行體驗式講座,帶領全體教師進行高效課堂小組文化建設模擬,為教師深入推進高效課堂掃除障礙。
我們認為,高效課堂應當是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是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集中表現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參與、快樂地參與課堂教學,實現學生學習的高效。
把時間還給學生。針對教師的講解時間過多的問題,教學處為教學干部配備了秒表,進班聽課記錄教師講解用時。小秒表的舉措引發教師的思考,教師開始約束自己的言行,講解的語言是少了,但是課堂上該講的重難點沒有講透,有些教師則不知道什么該講什么不該講。針對這種情況,在各學科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學校規定了“三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互助學習能學會的不講,學生都不會的問題不講)。
確立伙伴互助的小組合作模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上,高年級組的教師率先嘗試4人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學生的展示熱情,激發學生提前預習,探索新知。我校高效課堂的伙伴互助模式初步形成: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學、展示、反饋的學習流程,以同桌兩人為一組,通過學生互助,實現伙伴雙贏。
把展示空間交給學生。高效課堂注重學生展示,目的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課堂教學。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原有的黑板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于是我們在每一間教室的墻上裝了側黑板,學生可以分小組到黑板前進行展示。
提高每一個孩子的參與質量。如何讓學生大膽說話,并提高表達水平,各教研組展開針對性研究,根據年齡段不同,在高年級組研究中首先搜集整理了課堂常用語,如啟發式課堂用語:在學生不知如何發言的時候,適時地點撥提醒,啟發學生的思維。賞識性的課堂用語,給膽小的孩子以鼓勵。而反思常用語不僅能鞏固課堂知識,還能提煉出學法。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助力高效課堂探索。我們在學?!昂臀幕钡幕A上,進行班級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建立各班的特色文化,讓班級文化助推高效課堂。通過一系列的文化建設,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提高。為了營造高效課堂的環境氛圍,我們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設立了閱讀之星、讀書吧等小欄目。班級文化建設已成為高效課堂行動研究的有力推手。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我校高效課堂的“高參與、高活力、高效益”的“三高”課堂模式初步形成?;仡櫢咝дn堂探索之路,我們深切感受到,在探索高效課堂之路上,收益的不光是學生還有我們的老師,它促成了我校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與發展。我們將繼續完善“三高”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繼續開展“三高”課堂家長開放課活動,以海淀區“世紀杯”評優課為契機,加強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讓行動研究成為我們的常態,助推教師的專業成長。
編輯 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