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想
【摘 要】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是作文起步階段的訓練,是培養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看圖寫話能力可以說是作文的基本功。我想這項基本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也不是一兩堂課就能形成的。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過程,要靠長期地積累。完全沒有基礎,沒有方法,沒有積累的看圖寫話課,老師和學生都會吃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途徑,幫他們入門,提高他們看圖寫話的能力。通過平時的摸索和實踐,筆者積累了一些方法。
【關鍵詞】看圖寫話;途徑;入門
一、注重觀察,看一看
平日里的生活場景,周圍環境無疑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奧妙無窮的大自然,色彩斑斕的社會生活為孩子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鮮活素材。低年級孩子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向往。多多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自然,關注周圍的事物,孩子們會從中獵取到許多感興趣的內容。文學大師魯迅也曾說:“如要創作,第一是觀察。”春天來臨了,我會帶他們去田野里觀賞金燦燦的油菜花;到校園中看看那競相開放的花朵,長滿綠葉的樹木,聆聽那清脆的鳥鳴……面對這美妙的世界,孩子們不可能無動于衷。他們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當他們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現象吸引住時,有的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講述,愛思考的孩子會不住地提問。有了情感觸動,就會有傾吐的需要。孩子們會把那些使他們激動、贊嘆和驚奇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語寫下來。
二、大膽思維,想一想
有的學生在觀察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低年級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在多幅圖中抽去一幅或出現不完整的圖畫,要求學生自己創作添畫,推前測后,更能激發學生去大膽想象。記得一次交流課上,我出示了一張畫,畫中只畫了半個圓,我要求學生在這個半圓上添上幾筆,變成一樣東西,然后展開想象,寫幾句話。后來發現,學生畫的圖有“太陽”、“刺猬”、“烏龜”、“蘑菇”、“小汽車”、 “雨傘”……形形色色的東西,奇思妙想的話語,讀后讓人忍俊不禁。其中應文若寫的 “太陽”的故事,更是讓我心靈一顫,印象深刻。 她畫的是可愛、生動的太陽。她寫道:“星期二下午放學后,我chénɡ著車回家。半路上,我看見太陽zhuī著車子。車子跑到哪,太陽就跟著跑到哪,就這樣跑來又跑去。我下車了,那太陽還在。原來太陽是zhuī著我在跑啊。到家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聽后笑了,我也笑了。”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臺灣作家林清玄寫的《和時間賽跑》中,不是也有與太陽比賽的場景嗎?這場景與小女孩所描寫的畫面多么相像!
三、化難為易,演一演
有些圖片類似于生活片段,我們還可以用演一演來化難為易。有一次我們碰到了這樣的一幅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個孩子站在病床邊。要求寫一寫他們的對話。(提示:小軍生病了,小明去看他,小軍同桌小紅有事去不了了,請小明代她向小軍表示問候。)當我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圖并認真讀提示,然后來說說時,孩子們都面露難色,舉手的寥寥無幾。我忽然靈機一動,請上了兩位學生,一個孩子坐在椅子上當生病的小軍,另一個是來看望小軍的小明,我沒多說什么,只是讓“小明”到門外去。門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門來,“小軍”應聲:“請進!”“小明”推門探頭進來,邊走邊笑著問:“小軍,你的病好點了嗎?”“小軍”面露笑容:“好多了!謝謝你來看我。”“小明”接著說:“本來小紅也要來的,可她今天有事來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問候。”“那也請你幫我對她說聲謝謝!”“小軍”笑著說。此時此刻真應該伸出雙手為他們熱烈地鼓掌,動作、表情、語言他們都表現得如此到位。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為自己解決了難題。當我再問“誰還想演一演?”時,學生們活躍積極。
四、興趣入手,畫一畫
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時,你會發現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有的圖畫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無從下手;有的圖畫學生不喜歡,觀察的時候就會缺乏主動性;有的圖畫有人物,有景物,學生在寫話時,往往寫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我想到了畫圖畫是低年級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美術課上,他們充滿畫畫的熱情,紛紛用畫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課間,也經常看到他們三五成群在一起交流自己得意的圖畫作品,可見他們是多么地喜歡畫畫,在他們心中畫畫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何不先把看圖寫話改成畫圖寫話呢?畫畫是孩子們體驗畫畫樂趣的過程,又是孩子們思考的過程,他要構思畫什么,為什么畫,怎樣畫更漂亮,這又是個觀察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會急于表達自己的作品,此時再讓孩子們寫話,一定會生動又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