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仕超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從目前看,得到重視的并不多。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應付思想,用老辦法看看課本簡單應付了事。在傳統觀念影響下,小學的主要課程就是語文、數學,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往往是以應付的態度來對待的。再加上上小學科學課的教師不是專業的,多數是兼職;教師本身對科學知識都較陌生,課堂上照本宣科,毫無課堂藝術之感,這怎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要提高小學科學課堂質量,首先要轉變師生觀念,要有一個發明創造的科學觀。認識到科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界,初步了解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護,從而使他們獲得基本的科學常識,發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增加課堂的互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親密的伙伴,在科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應給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應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運用者,學習的探究者。另外,教師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為二傳手,也可以成為引路人。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同時,也應該是良好氛圍、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要在背后幫助學生,成為學生的親密伙伴。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二、加深課堂氛圍,提高學科學興趣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了解科學知識的功能與價值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開發的過程,是疑問、困難、障礙、矛盾的暴露過程和心智、個性、成果、喜悅的展示過程的統一。我們應更多的關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生最主要、最經常、最大量的獲得教育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科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學生心往神馳的境界。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領悟:“學科學對生活和終身發展有用。定準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主動開發、共同提高的科學課的雙向互動的創造性過程。面向全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為本,兼顧優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創設良好的科學教學氛圍,讓科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
三、在上科學課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小學生的求知欲望比較強烈,對周圍的事物很感興趣,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猜想的平臺,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新課的時候誘發猜想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由于科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是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很多教學都可以在新課引入的時候創設豐富的現實背景,讓學生大膽的猜想,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的教學中,在教學“比較水的多少”的內容時,可以準備四個不同形狀的杯子,為了區別分別編上號,A杯子是圓柱形的水杯,B杯子是圓臺形的,上大下小,C杯子是中間小,兩頭一樣大,D杯子是圓臺形,上小下大,然后在里面放滿水,拿進教室讓學生猜想,哪個杯子里的水最多?這時教室里的氣氛活躍,教師可以叫學生把自己選的理由用小卡片的形式寫下來,在班上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這個教學情景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就是先猜想后驗證。
四、要重視教學設計,優化教育資源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活動性特點的比較綜合的新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活動化的處理,把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關聯的活動組合。上課時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活動組織和指導工作,根據探究價值的大小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活動,并在多向互動中培養學生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素養。 科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階段,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學探究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也可以是全過程。因此,科學課堂教學是一項靈活性比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環節。
五、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讓學生接觸生活實際,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也就能更好的學習科學。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片自主學習的天地,真正使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鍛煉。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背景下,豐富他們學習的經歷,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和生活經驗,這種源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總之,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真正讓學生展開“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思維過程,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力,使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學會自行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充分挖掘科學的教育功能,切實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