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形態呈現了新的走向,人們的文化活動已從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參與。自我表演、自我娛樂、自我欣賞、自我教育,已經成為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主旋律,我們應認清當前形勢,組織開展好基層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積極向上;活動開展;新途徑
在基層工作中,群眾文化活動是衡量一個鄉鎮(街道)基層工作的重要指標,也是老百姓感受政府能力的最直接體現.從目前我國的鄉鎮(街道)工作來看,有必要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使群眾在勞動之余能夠自得其樂,能夠擁有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對于鄉鎮群眾文化活動,政府的文化部門要加強引導,要組織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選擇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手段,切實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
一、群眾文化的概念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第一、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第二、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而所謂的基層群眾文化,就是泛指百姓文化生活,涉及的范圍與群體極為廣泛。
二、基層群眾文化的特點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是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具體表現形式為三個方面。從地點上說,既有分散在社會各方和千家萬戶進行的,又有集中在廣場、公園、文體場館等公共集聚場所展開的;從項目上說,既有各人依照各自興趣愛好分散選擇參加的不同項目的活動,又有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在同一時間、場所集中統一選擇參加的同一項目的活動;從參與人數上說,既有以群體形式進行的集中活動,又有以個體形式出現的分散活動。
作為基層群眾文化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農村群眾文化在新時期下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過去嚴重封建迷信思想也在一點點消減,一些積極向上的文化正融入農村文化生活中,呈現為:多數鄉鎮(街道)有較完善的綜合性文化場地及專門的群眾文化活動室,民間組建有各種文藝團隊,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每逢佳節,群眾文藝演出等活動也頗受歡迎。同時,伴隨著文化下鄉、四德建設、生態文明村創建等活動的不斷開展,群眾樂于接受各種新穎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形式,“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氛圍也漸趨濃厚,鄉鎮(街道)創新獎補投入,也使得群眾文化隊伍得以穩定,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得到資金保障。
三、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群眾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載體就是活動,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才能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品位,真正體現社會文化社會化,群眾文化群眾化。因而舉辦大型群眾文化活動是推進群眾文化深入開展的關鍵。無論是各級政府、企業、機關和一些民間組織,不管是何種類型的主辦方,都會有其明確的動機和目的,沒有目的文化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內容是由主辦方的意圖顯示、所需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群眾的認同程度等三個方面決定的。形式的確定,主要來源于動機和目的與內容決定的,新的活動形式的產生是策劃者通過長期社會實踐,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四、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途徑
(一)認真貫徹群眾文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各級政府應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工作,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宗旨。按照以下原則全面規劃基層文化工作: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建設和諧小康新農村服務。為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大力開展那些配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人民進行宣傳教育的群眾文化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個時期的任務;宣傳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宣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宣傳光榮的革命傳統;表揚先進集體和英雄模范人物;批判落后和消極事物;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要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風尚。與此同時,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民間文藝活動。(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應當與生產發展的水平相適應,要堅持“業余、自愿、小型、多樣、節約”的原則。“業余”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根本特點。群眾文化活動的參加者主要是工農勞動大眾。他們的“業”是搞好工農業生產。他們的文化活動應該在業余時間進行。違背了“業余”原則,必然妨礙生產,損害群眾的利益,遭到群眾的抵制和反對。因此,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一定不能妨礙生產。在農村,更要注意適應農事季節性的規律,農閑多搞一點,農忙少搞一點,平時分散活動,節假日適當搞些集中活動。有的地方對“小型”原則有不同看法或提出異議。我們認為,“小型”是與“業余”的特點相適應的,又是受“業余”制約的,因為工農群眾搞文藝活動只能在業余時間進行,而業余時間是有限的,在業余時間開展小型活動,比較切實可行。“小型”又是與“多樣”相聯系的,“小型”容易“多樣”。這也符合群眾對文化活動多種多樣的需要和愛好。因此,需要提倡小型。但是,并不排除在有條件的地方,于農閑期間和節假日適當搞些中型或大型活動。對于有創作才能的業余作者創作中型或大型的文藝作品,也應予以支持。(三)把鄉鎮(街道)所在地逐步建設成農村文化中心。農村文化中心的建設,主要依靠國家投資。鎮興辦各項文化設施,應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統籌安排,互相支持,所得經濟收入除必要的開支外,應用于發展鄉鎮文化事業,有步驟地、因陋就簡地建設一些影劇場、圖書室、展覽室、文娛活動室、體育場等。對原有的一些群眾文化娛樂場所,如娛樂設施等,應加強管理,組織好南音、曲藝等活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政府應重視鄉鎮文化干部的配備管理和待遇的落實。加大投入力度,力爭把鎮所在地逐步建設成農村文化中心。(四)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快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積極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重點支持村基層服務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要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以共建方式發展基層服務點。推動服務“三農”的出版物出版發行。實施服務“三農”重點出版物出版工程,市屬出版單位選題規劃要向農村傾斜,重點支持和培育一批服務“三農”為主的出版單位,增加農民群眾買得起、讀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讀物的品種和數量。發展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為我街道農民群眾讀書提供方便。(五)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針對我街道的具體情況,著力發展河東許藝術團隊、組織青少年乒乓球隊、老年門球隊、秧歌隊等。在此基礎上,挖掘具有我街道民間特色的文化資源,加以整理,保護,努力傳承。
參考文獻:
[1]金永良.試論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科技資訊.2007(07).
[2]李幸芷.淺談群眾文化大型活動的策劃[j].大眾文藝.2010,(02).
[3]趙宇昕.文聯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2010,(04).
[4]陳永國.新時期如何開展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群文天地.2012,(06).
作者簡介:張志梅(1978.04-),女,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海豐街道辦事處檔案管理站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