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璇
摘要:
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是整個美術教育鏈條上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關鍵詞:氣氛;情境;興趣;結構
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廣泛的美術知識,促進學生愉快地學習美術的知識和技法。采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初中美術教學工作,圍繞著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討和嘗試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師生共同創造和諧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放松情緒敢于創造。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
同時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生思維得以發展,提高繪畫技能。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對于那些沒有美術細胞的學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這些學生接受,使他們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自覺與同學交流,互相參照增強鑒賞能力,繪畫技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良好教學情境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顯得枯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那走馬觀花,眼高手低的狀態。有助于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上《墨與彩的韻味》一課時,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直觀性很強,很適合畫國畫的教學。但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范、講解、輔導,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作畫過程拍錄好,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說,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像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里沒底的同學也可跟著老師的示范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能保證教學在張弛有度的和諧節奏中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
三、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指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術課一般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所以,輔導在美術課堂中所占的時間最多,教師需要細致觀察同學們繪畫的技巧,評比優劣作品。
讓學生在對比中提高繪畫水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由于作業時間較長,課堂氣氛容易顯得沉悶,為使學生保持一種愉快狀態,作業時可用錄音機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經實踐,音樂用于輔導環節,效果很好。通過音樂情景激發學生情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活躍了,也就是靈感來了,創新意識也就有了,課堂結構也優化了。
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美的音樂伴隨著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開發智力、激發美術學習興越、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美的感受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激情,從而達到增強作畫興趣和愉悅心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2
[3]尹少淳.美術教學的評價[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周衛勇,李雁冰.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宋東清,徐建奇,劉電芝.合作學習中“責任擴散”效應的分析及教學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3(02)
【作者單位:惠來縣惠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