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峰?任文祥
摘 要:通過對2006-2010年無定河地表水水質監測資料的分析,發現無定河水質受到輕度污染。結合無定河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低的現狀,提出改善無定河地表水環境的對策。
關鍵詞:地表水;水質監測;無定河
無定河發端于陜西省白于山區,途經毛烏素沙漠南緣,最后注入黃河,是榆林市境內一條最大的黃河支流。作為一條貫穿榆林市縣的重要河流,為當地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質受到污染的壓力日趨顯著。
本文根據2006-2010年無定河的水質資料,分析無定河水質變化情況及污染原因,為其污染控制及水資源的科學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一、監測區域及分析方法
1. 監測區域
“十一五”期間,根據無定河水域特征和水污染分布狀況,選擇無定河2個斷面作為水質常規監測,分別為米脂和辛店。監測河長約36公里,五年獲得原始監測數據2760個。米脂代表米脂縣的控制斷面,辛店代表綏德縣的控制斷面。
2. 監測項目及評價方法
無定河水質分析開展監測項目23項,包括地表水監測技術規范要求的24項必測項目中的水溫、溶液氧、揮發酚等16個項目,選測項目中的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等。綜合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和榆林市河流水質污染現狀,選取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氨氮、揮發酚、石油類、汞、鉛和氟化物共10項指標作為評價因子,評價河流整體水質和受污染程度。全年分枯水期(5月)、豐水期(8月)、平水期(10月)三個水期進行監測。水質分析方法采用地表水分析國家標準[1]。
根據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有關問題的技術規定(暫行)》(總站綜[2004]72文件),對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定性評價。地表水環境質量定性評價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個等級。用污染綜合指數及污染負擔率來計算和評價各河流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際編號,對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定量分析。污染指數計算,均采用Ш類標準值。
二、結果和討論
1. 無定河水質監測結果
1.1 監測斷面水質
2006-2010年期間,無定河4個監測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統計見表1。
表1 2006-2010年期間無定河4斷面監測結果 單位:mg/L(pH除外)
監測項目結果表明:無定河監測斷面無優于Ⅲ類標準的斷面,米脂和辛店斷面基本為Ⅳ類水質受到輕度污染,且偶有超出Ⅳ類標準的現象。
1.2 河流水期水質
2006-2010年期間,無定河各監測斷面不同水期監測結果評價見表2。
表2 2006-2010年無定河水期水質評價 單位:mg/L(pH除外)
不同水期監測結果表明:米脂和辛店斷面枯、豐、平三個水期均為Ⅳ類水質,則無定河三個水期均為Ⅳ類水質,其綜合污染指標分別為0.67、0.68、0.70,以平水期水質最差。
1.3 河流年度水質
2006-2010年期間,無定河年度水質評價結果見表3。
表3 2006-2010年期間無定河年度水質類別評價
由表3可知,十一五期間無定河水質均為超過Ⅳ水質,主要污染物為石油類。屬于有機類污染。
三、污染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1. 污染原因分析
榆林市地處鄂爾多斯盆地,礦產資源豐富。隨著榆林市作為國家級能源重化工基地發展和生態環境示范區建設,經濟社會用水量的持續增加已超出本區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2,3],無定河流域人口眾多,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無定河,這是導致無定河有機污染的重要原因。
2. 應對措施
目前,米脂縣城和綏德縣城還存著污水直排的現象,需完善污水管網配套工程,加強對城市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效率,降低城市污水對河流水質的污染影響;面對日益嚴峻的水環境污染局面,工業企業應提高企業內部污廢水的重復利用率,盡可能減少廢水排放,以降低工業廢水對河流水質的沖擊影響;同時城鎮居民也應養成節水的習慣,通過采用節水設備和一水多用等綜合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河水的取用量,從而增加河流的自凈和稀釋能力。
四、總結
與“十五”相比,榆溪河的污染有減輕趨勢。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保護水資源,減少水污染,需要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實現榆林的藍天碧水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標準出版社第二編輯室.水質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匯編[G].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1996.
[2] 陳勇, 楊改河, 周偉. 榆林市水資源及其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34(12): 142-146.
[3] 劉紅英, 鄭凌云, 拜存有. 榆林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0, 21(3): 130-133.
作者簡介:常峰(1982-),男,陜西省榆林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