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棋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我國的藝術瑰寶,圍棋中蘊含著高度的文化與智慧,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圍棋教育體系的提出,也成為中華民族創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發揚傳統文化的必然需求。為此,必須要不斷的完善圍棋教育體系,樹立起完善的國家意識、圍棋理念與學科意識,將圍棋文化與我國的文化進行密切的聯系,本文主要分析圍棋教育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圍棋教育體系;理論;研究
圍棋在我國已經有4000余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圍棋教育體系的提出,也成為中華民族創造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是發揚傳統文化的必然需求。與此同時,構建圍棋教育體系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歷史的需求。從這一層面而言,構建圍棋教育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圍棋教育體系構建的意義
圍棋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我國的藝術瑰寶,圍棋中蘊含著高度的文化與智慧,圍棋雖然沒有圖形與文字,但是卻極具中國特色,棋局為方形,有著“地方”的韻意,旗子為圓形,有著“天圓”的含義,棋盤上攻擊361個交叉點,整個期盼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90路,這四個部分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棋盤的中間是天元,白子為陽、黑子為陰,其勝負并非在于對手的消滅上,而在于占地的多少,這也是中庸思想的體現,可以看出,圍棋的勝負、棋局等均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和傳統文化。此外,圍棋也有著全球化的特點,下圍棋的限制很少,旗子并不需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諧的思想,每個旗子都只有在交叉點中才能夠體現出其特定的價值,這也體現著人人平等的思想,容易被任何民族與國家接受。
在日本與韓國,他們都將圍棋納入了教育體系之中,作為圍棋的發源地,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忽略了圍棋的重要作用,這也限制了圍棋的發展,忽視了其應有的教育功能,為此,發展圍棋教育體系對于國學文化的繼承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歷史
意義。
二、圍棋教育體系中應該融入國家意識
實際上,早在2001年,國家就倡導了三棋進校園的活動,各個學校也相應了國家的號召,地方與社會也開展了不同的比賽,圍棋也在社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縱觀這十余年來的圍棋教育發展史,走的卻是西化的路線,教師的水平也參差不齊,一部分教師僅僅只會皮毛的知識,在長久以來,圍棋都未納入教育體系之中,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這必然會導致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出現流失。圍棋教育體系的建立不僅是弘揚民族精神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的是國家意識,并非社會意識,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家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圍棋教育體系的建立急切的呼喚國家意識。
三、圍棋教育體系中應該融入國學意識
在中國古代,圍棋是衡量一個人人生修養與藝術才能的重要因素,圍棋在我國的歷史上一直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長久以來,我國都將圍棋看做一種競技體育,并為將圍棋文化融入教育體系之中,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圍棋的發展。實際上,圍棋不僅是一種競技活動,也是一種思維活動,圍棋的理念也逐漸的向教育、政治、經濟等領域中延伸,對社會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圍棋也具備豐富的審美功能,其中包含著均稱、秩序的協調,圍棋中有地勢之分,存在局部和整體的矛盾,需要實現矛盾的調和與均衡,實現動靜的和諧統一,圍棋又蘊含著人生與宇宙之道,黑白是兩儀、棋盤是四象,兩儀生四象,其中也蘊含著道教的思想,以上都與國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圍棋文化有著十分精深的內涵,要構建圍棋教育體系,必須要關注其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藝術價值,也要關注其民族價值,從國學立場出發進行圍棋教育,這樣才能夠實現既定的教育目的。
四、圍棋教育體系中應該融入學科意識
建立學科是圍棋教育體系發展的關鍵性因素,長久以來,圍棋僅僅是作為一項典型的體育競技項目進行發展,但是競技只是圍棋中很小的一部分功能,圍棋更多的是其文化內涵,圍棋的獨特思維方式、教育功能、哲學內涵對于社會均有著深遠的影響,其體現了協調性、系統性、均衡性、模糊性、包容性的特征,同時,也傳達著靜觀體悟的生命體驗與生存修養,善惡相隨的物觀態度、天人合一的理想之途,圍棋代表著和諧,也是中華民族追求的最高境界。將圍棋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質文化來理解,可以看出,圍棋之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節操與智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觀念。正是基于此,圍棋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也積累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就是圍棋文化。文化的傳承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圍棋文化是一種學科,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要建立圍棋教育系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學科意識,這樣才能夠實現圍棋教育體系的穩定發展,才能夠讓圍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五、 結語
總而言之,教育是傳承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圍棋是我國中華文明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圍棋教育體系的問題。圍棋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對于民族智力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歷史進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責任。在下一階段下,必須要不斷的完善圍棋教育體系,樹立起完善的國家意識、圍棋理念與學科意識,將圍棋文化與我國的文化進行密切的聯系,這樣,才能夠實現圍棋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黃智暉.關于圍棋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期刊論文].新課程學習(下),2011,01(28).
[2]韋克甲,吳雪梅.圍棋教育——中小學生情商素質教育的法寶[期刊論文].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11(25).
[3]常偉,李仁熙,周偉.圍棋教學對青少年情商(EQ)發展和圍棋學習效果的研究[期刊論文].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3) .
[4]黃和林,孔克勤,胡瑜.圍棋活動對小學生智力與學習的影響研究[期刊論文].心理科學. 2006(04) .
作者簡介:羅水英(1966-),女,湖南省衡陽市人,工作單位:衡陽市青少年宮,學歷:函授中央黨校本科,法律專業。職稱:評高級,研究方向:群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