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反饋的最大優勢是能夠使一個系統進行自我修正。本文立足于傳播學角度,旨在借助于網格的優勢,將信息反饋與網格技術相結合,通過對現階段政府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時,可以采取的兩種信息反饋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其可行性、展示其優勢所在,以期提高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時對有效信息的傳播及采集效率。
關鍵詞:公共突發事件;網格化;政府;信息;反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6-0030-02
一、引 言
信息反饋,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是指信息從信源出發,經由信道傳遞到信宿,之后一部分信息再返回信源的過程。基于網格的信息反饋,則主要是指信息突破地域的限制與障礙,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大型數據庫等整合資源,將信息的反饋渠道以及反饋的信息以網格單元狀劃分,最終使得信息反饋快速實現,以達到對信息處理過程的改善和對信息產生效果的影響。
在我國現階段,各種傳統突發事件以及新出現的風險因素仍在不斷增多,如何提高政府信息接收的效率和準確度,使得政府在此基礎上做出恰當的判斷和決策十分關鍵。突發事件信息反饋是檢驗政府突發事件處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通過反饋各種有關突發事件處理工作的評價、意見或建議,對突發事件處理過程進行干預和影響,促進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水平的提高[1]。在信息傳播過程的基礎上,對于政府網格化的反饋模式選擇,應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進行考量。
二、基于網格的外部單向信息反饋模式
(一)網格化外部單向反饋模式的形成
在我國現階段,面對各種性質的突發事件,政府不僅需要處理好即時的問題,更需要能夠隨時獲取有效的反饋指導信息:
一方面,有利于其對于實時的問題做有效的處理,即時糾正偏差。
另一方面,以便為下次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提供借鑒與指導,提高工作效率和所處理問題的成功率。反饋意見的形成,來源于大眾對政府事中行為的評價、事后處理結果的合理性所做的評估。通常情況下,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及處理一般遵循這樣一個過程:即
1.網格化的出現,不僅使得政府及地方有關部門隨時隨地獲取大眾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治理行為和應對措施成為可能,還可以使不同地域的公共部門快速獲得另一地區的反饋信息。基于網格理論,將大眾對政府措施所作的評估進行分類、分級、分層,同時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進行突破地理障礙的信息資源整合。將大眾對政府措施的判斷意見、處理事件的結果的評估,進行信息的集成、分類、整理以及共享。
2.在這個模式中,通常是政府借助媒體進行大眾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黨和政府防范和處理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方針政策,傳授和普及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識,幫助公眾了解潛在性的突發公共事件可能影響的范圍,全面、清晰地對各種類別的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測[2]。
3.社會公眾對突發事件處理過程及其結果的評價和建議,經由網格化后,成為共享的資源。與傳統的公共突發事件內反饋模式相比,基于網格的反饋在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上,使得異地的評價結果更容易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成為當地的決策參考和依據。
(二)網格化單向反饋模式的優點分析
在網格化的單向反饋模式中,主要強調的是政府在公共突發事件處理中,對于大眾評價信息的資源共享,及時便捷地對公共部門的應對措施進行整改,調整偏差。政府公共部門作為選擇信息的主體,對于作為客體的不同區域的反饋意見進行有效選擇,提高了處理公共突發事件問題的效果和效率,具體優勢體現在:
1.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各地利用異地反饋信息的限制,能夠更好地指導政府對公共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
2.將大眾的反饋作為為網格化處理的核心,確定了大眾意見評價反饋的重要意義,體現了應對舉措和突發事件實施方案的實踐操作性。
3.在外部單向通道的反饋模式下,將網格化的資源整合看做一個整體。
4.基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收集分散、廣泛的各種反饋信息,同時,網格化的資源共享,分級分層的單元狀大眾反饋意見整理,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5.基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大眾評估評價意見的集成模式,創造性的避免了在反饋信息的收集整理過程中,因人為主觀因素所產生的信息“把關”[3],增強了以政府為主體的公共部門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
(三)網格化單向反饋模式的弊端分析
網格化的單向反饋模式,雖然為政府應對突發事件時采取的策略和行為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和參考依據,提高了政府及其公共部門實施行為的有效性。然而,在這種模式下,反饋所發揮的作用可能不會契合當地政府的意圖。
因為一方面完全以受眾對政府行為實施過程和結果所做的評估作為參考依據,借此來調整處理方式,在網格化的意見形成后,會存在反饋信息被集團化操縱。這樣的共享結果,顯然會對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選擇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影響政府在突發事件中選擇行為的準確性。
另一方面,單純依靠公眾評價作為調整政府行為的唯一標準,可能會因為個人主觀意見不夠專業,在進行網格化的整合后,集成的反饋信息太過片面,不能完全符合政府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時對于參考依據的要求。
三、基于網格的內部多向信息反饋模式
(一)網格化內部多向反饋模式的形成
在很多情況下,公共突發事件的發生并不具有全國范圍的覆蓋性,而是呈現出明顯的地方區域性。然而,事件發生位置上的地區性,并不影響各地政府及其有關公共部門處理措施的相通性。基于網格化的應用,使得不同地區政府公共部門獲取異地反饋信息成為可能。
更重要的是,異地政府的反饋信息完全可以基于以往類似突發事件的處理經驗得出,以此形成的反饋信息更有價值。網格化內部多向反饋模式的形成模型如下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網格化的背景下,各地政府將其處理的經驗信息分類單元化,不僅使得自身對于異地發出的信息做出的反饋判斷更加迅捷,同時因為經驗數據的網格化分類整理,因此,據此作出的行為選擇更有針對性。即使在爆發范圍波及全國的公共突發事件時,網格化的信息共享優勢,也會使彼此的經驗信息作為對方矯正政策和行為的有效依據。具體來講即是:A發出處理公共突發事件的處理對策和路徑選擇信息后,經由網格化的分類資源搜索、傳遞,在不同政府間網格化的系統內部,依據以往的處理經驗,B對于A的行為信息作出衡量判斷,同時將信息在系統內部反饋給A,以便其及時作出調整。以此類推,這種基于網格化的信息反饋方式,在社會轉型期的突發事件中,同樣可以推及到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形式。最終形成基于網格化的內部多向信息反饋模式。
(二)網格化內部多向反饋模式的應用分析
這一模式的根本特征是利用網格化開通多種對話渠道,開通多條信息反饋渠道,變單向反饋路徑為縱橫交錯的多向。網格化的平臺不僅為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政府及公共部門提供了同一平臺的傳輸信息與反饋信息,同時還使信息的處理更有靈活性。
當公共突發事件的影響范圍僅在小范圍區域時,該地區政府可在傳遞處理信息的同時,獲取來自各方可能曾經有類似處理經驗的同級部門的意見反饋與指導,獲取的渠道更加直接。當影響范圍波及全國時,網格化的分類、分層資源共享,使各方得到信息共享、方法公用。
在現實的公共突發事件中,究竟選擇哪一種模式更為有效,更能使得政府公共部門充分利用網格化的有效信息,這取決于在不同地情況下,哪一種模式可以更加有效獲地獲取反饋情況,得到更有針對性的行為指導。
參考文獻:
[1] 向立文.突發事件信息管理機制研究[J].國書情報工作,2009 (7).
[2] 邵培仁.政治傳播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
[3] 郭楠,祝小寧.論參與式新聞與傳統新聞的不同[J].新聞世界,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