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南
摘 要:金融租賃業是在20世紀中葉,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和金融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產生的,最早出現在美國。金融租賃以其獨有的融資與融物、金融與貿易相結合的功能,成為許多設備制造商擴大產品銷售的一種有效手段和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重視租賃業,金融租賃業在西方發達國家被譽為“朝陽產業”,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工具。
關鍵詞:金融租賃;發展狀況
一、國際金融租賃業發展歷程
1.簡單租賃階段。這種租賃有如下特點:承租人有意向承租自己選定的租賃物件;出租人有意向為承租人選定的租賃物件提供金融服務;簽定的相關合同不可取消;出租人承擔全額付款購買租賃物件的責任;承租人承擔全額支付租金的責任。
2.創造性租賃階段。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租賃公司不斷創新租賃服務方式,租賃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衍生出杠桿租賃、返還式租賃、融資轉租賃、合成租賃、風險租賃、結構式參與租賃等租賃模式,租賃業進入新的增長時期。
3.經營性租賃階段。經營性租賃是發展的一個高級階段,它的出現主要是受承租人需求的影響以及出租人為適應競爭需要而產生的。它的運作方式和融資租賃只差一個余值,在會計處理上與傳統融資租賃不同,但是本質上它仍然是提供金融服務,這個階段社會上已經有成熟的二級市場。
4.專業租賃市場細分化階段。為了擴大租賃市場份額,此時租賃服務不再局限于交易方式設計,而是針對某個行業提供具體化、專業化的租賃服務,如:汽車租賃、飛機租賃、電信租賃、工程機械設備租賃等。
5.成熟階段。成熟的租賃市場有以下標志:(1)租賃的滲透率平穩,一般不會大起大落;(2)市場競爭激烈,租賃方式在公眾中普及程度高;(3)租賃公司數量多,租賃公司處于低利和微利狀態,盈利依賴提供增值服務和資產增值;(4)租賃業務與銀行業務差異明顯;(5)出租人規模大;(6)法律法規完善;(7)各種市場機制完善。
二、國際金融租賃業發展特點
1.金融租賃業務發展迅猛。從世界租賃年報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全球租賃額在2007年達到了7804億美元,在 5 種融資方式中,金融租賃方式的融資總量居第二,僅次于銀行信貸。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統計,全世界的設備購置中有67%是采用金融租賃方式。在全球的航空、海運業中,八成以上的大型客機、貨輪都是通過金融租賃方式獲得的。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金融租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金融租賃業務增長快,但市場滲透率分布不均衡。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金融租賃業務額年平均增長30%,增長速度很快。盡管金融租賃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但金融租賃在各國、各地區的發展程度不盡相同,存在很大差異。其中美國最為發達,金融租賃業在設備投資中所占比例已連續保持在30%以上,日本及歐洲等國均在9%-30%之間,2008年,日本的租賃滲透率為8%,德國的租賃滲透率為18%,OECD國家的租賃滲透率在15%-30%之間,而中國業務的滲透率只有3%—5%。
3.發達國家金融租賃業務日益國際化。發達國家的業,發端于國內,隨著設備技術和資本的輸出,以及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和國外設備技術的需要,促使業務日益國際化。表現為公司走出國門,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參與國際市場竟爭。
三、全球主要國家金融租賃業發展狀況
1.美國金融租賃業發展狀況。美國是現代金融租賃業的發源地,也是租賃業最龐大的市場,分析其業務的操作方式和特點,可以從中得到啟示和借鑒。(1)公司三分天下。具有廠商背景的公司占 25%,具有銀行背景(銀行直接或透過其子公司、附屬公司從事租賃業務)的占 35%,獨立的租賃機構占 40%。(2)創新產品不斷出現。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新的租賃品種不斷出現,如杠桿租賃,出租人承擔設備成本的 20-40%,剩余部分由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轉租賃,出租人從另一家租賃公司租入設備然后轉租給承租人使用,出租人扮演一個類似證券經紀人的角色,該種租賃方式一般用于跨國租賃;售后回租,設備擁有方先把設備出售給租賃公司獲取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再把該設備從租賃公司租回按期支付租金;此外還有合成租賃、風險租賃等方式。(3)政府政策優惠和法律法規完善。現代租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稅收優惠,可以說沒有政府的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美國的業就不會有那么快速的發展。(4)觀念深入人心。在美國“收益來源于財產的使用而非擁有”這一觀念成為美國企業人的經營理念,形成“用的不買,買的不用”的運作模式,從而推動了美國現代業務的快速發展。
2.歐洲金融租賃業發展狀況。(1)德國:金融租賃業作為一種融資和投資選擇,于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傳入德國,此后在德國日益得到推廣。在市場份額上,銀行背景與廠商背景的公司所占的比重較大,在 80%左右。就動產而言,租賃在整個經濟投資中所占比例已經超過 24%,主要租賃物為汽車(約占 55%)和機器設備(約占 12%) ;從客戶的行業組成來看,服務業占 34%,加工業占 20%,交通業、通訊業各占 13%。(2)芬蘭:芬蘭業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第一家專業從事的財務公司成立于 40 多年前。具有銀行背景的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大約為 60%-90%,外國企業分支機構的市場份額約為 5%-15%,廠商租賃公司及其他類型企業約占 10%-30%。在租賃物中,汽車約占 37%,計算機占 30%,交通運輸設備占 13%,機器設備占 7%,跨境租賃和飛機、輪船等“大單”租賃比重很小。在承租人方面,約有40%為私人部門,其次是公共服務部門和工業、建筑業部門,分別占 30%和 24%。(3)俄羅斯:俄羅斯業自 20世紀 90 年代起開始發展,2005年租賃業務量達到 80 億美元,年均增長 40%-50%,在全球租賃市場中的位置由第 34 位上升至第 17 位。從資本金構成來看,約有 60%-65%的公司具有銀行背景,廠商背景的僅占 2%,獨立的公司占 15%-20%;在租賃物構成中,交通工具約占 44%,其中鐵路設備比重很大,電訊機械約占 13.1%,農業設備約占 9.3%,化工、森工、辦公、機床、印刷、筑路、食品、建筑采礦等設備約占 22%,不動產很少,僅占 1%。
3.日本金融租賃業發展狀況。1963 年,“日本國際租賃株式會社”成立,標志日本現代租賃業開始。當前日本租賃業發展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投資主體多元化。主要由金融機構和大商社出資組建全國性租賃公司、由廠家或經銷商出資成立專業租賃公司、以及地方銀行組建地方性租賃公司。二是資金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日本租賃公司 90%資金來源依靠銀行貸款,公司債券融資只占 1.1%,資本金占 2.5%。三是業務類型漸趨多樣化。目前租賃公司除租賃業務外,還可經營房地產、投資及貸款等業務。四是融資租賃仍是主業。日本租賃業是以融資租賃為核心發展起來的,目前融資租賃仍是主要方式,也有部分大型租賃公司開始著手經營性租賃,或對特定設備開展維修服務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