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
摘 要: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是制約我國發展農村經濟、穩定社會及富強國家的重要關鍵,村鎮銀行的建立,能夠健全我國的金融體制,增加農村資金的供給,建立農村金融體制,從一定程度上推進農村地區農民經濟的發展,提高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但是,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尚還處在起步階段,村鎮銀行建立時間不久,其內部管理存在許多不足。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本文從村鎮銀行自身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分析村鎮銀行建設緩慢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夠解決該問題,為更好解決三農問題做出貢獻。
關鍵詞:村鎮銀行;三農問題;建設緩慢;影響因素;完善措施
一、我國村鎮銀行推廣的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們逐漸具備了較強的金融意識,人們開始關注資金的安全性、趨利性、流動性,這些變化逐漸影響著農村金融的發展。在新的市場經濟下,農村地區資金供需缺口越來越大,農村的資金供求矛盾加劇,呈現出供給遠遠無法滿足需求的趨勢。這些金融問題是傳統的農村金融體系所無法解決的,而通過積極推進設立以村鎮銀行為首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則能夠很好地緩解農村地區的資金供求矛盾,通過加強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來提高整個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效率和水平,最終為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我國村鎮銀行推廣建設的意義
1.使廣大農村地區金融市場更規范。我國農村地區的廣大農民,他們的金融需求往往具有小、散、頻、急等特點,并且一直以來,農村地區沒有設立正規的金融機構,農民只能通過各種非正規的不被法律認可的地下金融活動達成自身的金融需求。村鎮銀行是一個正規化的金融機構,受到法律法規的認可和支持,能夠規范化民間的金融投資活動,從而更有利于三農經濟的發展。2.緩解農村金融市場出現的供給不足問題。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農村地區金融需求逐漸增長,廣大農村地區傳統的金融機構并不能夠滿足其金融需求,農村金融市場出現嚴重的供給不足現象,我國“三農”資金缺口幾乎是以逐年遞增的趨勢在發展。村鎮銀行由于其成本低、經營靈活及運營效率高,且契合三農特點,能夠充分利用本地資金來運作于本地農村金融市場,能夠大大緩解我國農村地區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保障農村金融體系的暢通。3.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對于農村地區廣大農民來說,他們的金融需求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統的貸款業務,用于滿足農業生產、日常生活需求等;另一方面是存款、中間業務需求。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入也越來越高,農村地區的消費結構也相應地產生了變化,農民群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逐漸多樣化,包括有票據承兌、銀行卡及理財等多種方面。村鎮銀行的出現,能夠有針對性地為農村地區的廣大農戶及中小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農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三、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
1.村鎮銀行本身結構設置問題。為了規范化我國村鎮銀行的管理,銀監會推行了《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惟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單一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之所以銀監會要求村鎮銀行的主發起人、最大股東必須為符合一定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村鎮銀行的建立的首要目的是要解決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金融服務空白問題,銀監會的這些規定縱然可以保障村鎮銀行的安全運營,卻也嚴重制約了村鎮銀行的建立和發展。2.村鎮銀行只有有限的存款來源。我國村鎮銀行建立時間不長,農村地區的廣大農民群眾對其了解較少,認可程度不高,相較而言,農民更愿意相信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如農行支行、信用社、郵儲行等,更愿意將資金存入到這些傳統的金融機構中。在農民群眾的眼中,村鎮銀行更像是一些私立金融機構,從而不敢存錢到村鎮銀行。同時,即使農村的農民信任村鎮銀行,由于他們的資金以往大多數是存在距離近、支取方便的固定金融機構中,他們往往不愿意將資金取出轉存入村鎮銀行。3.村鎮銀行的支付結算體系不健全。村鎮銀行是由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批準的在農村地區設立的為當地三農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屬于一級法人機構。它不同于銀行分支機構,它是一種自主經營模式,需要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及自我約束。村鎮銀行不需經過人民銀行,有銀監會批準建立,因此,村鎮銀行沒有行號,無法發放銀行卡,從而使得村鎮銀行無法加入到中國大、小額支付結算系統、進入同業拆借市場。4.村鎮銀行沒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首先村鎮銀行沒有良好的國家政策支持。農村信用社因有國家許多的政策補助支持,其貸款利率設置較低,迫于競爭壓力,村鎮銀行只能降低貸款利率,基本在8%以下。在沒有國家政策補助的條件下,村鎮銀行很難再如此低的利率實現盈利,從而不利于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在稅收方面,農村信用社營業稅及附加是3.3%,免三年所得稅,而村鎮銀行則是按照普通商業銀行進行納稅,高達5.5%,所得稅達33%。這樣一種稅收政策大大不利于村鎮銀行的發展,使其在與傳統農村金融機構競爭中處于劣勢。
四、解決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對策
1.提高村鎮銀行的認可度。為了提高村鎮銀行在公眾心中的信任度,政府應該要擺明支持態度,鼓勵農戶存錢到村鎮銀行,將“村鎮銀行是農民自己的銀行”這一理念深入到廣大農戶心中。同時,村鎮銀行還可通過積極引導大銀行參股村鎮銀行,利用大銀行的名氣來推廣村鎮銀行,獲取農戶的信任,提高村鎮銀行的認可度。2.合理設置村鎮銀行網點。由前面分析可知,村鎮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建立時間短,并且其政策性補貼等諸多方面都步入農村信用社。為了更好地發展村鎮銀行,村鎮銀行應該合理設置網點,主動選擇農村信用社覆蓋較弱的區域作為網點,暫避鋒芒,先將村鎮銀行發展起來。3.完善自身服務能力。由于村鎮銀行的設立不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村鎮銀行沒有行號,無法加入中國結算系統,給村鎮銀行各方面的發展帶來了阻礙。4.健全農村信用體系。信用是農戶向村鎮銀行貸款的重要前提,健全的農村信用體系,能有效地保障村鎮銀行的資金安全。健全的農村信用體系,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充分配合。政府起帶頭作用,建立取信于民、服務社會的信用系統,企業通過信用評價系統、管理系統等,督促企業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塑造優秀的企業信譽形象,個人則通過個人信用檔案和個人信用報告等制度,督促和引導個人將信用、守信用。在農戶與村鎮銀行建立貸款關系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失信行為,應嚴厲處罰,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其進行相應制裁如降低信用等級、處置抵押品、不再提供服務甚至訴諸法律等。
參考文獻:
[1]李曉春.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經濟縱橫.2010年(3).
[2]劉津慧.我國村鎮銀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時代金融.2009年(6).
[3] 陳白里、武大雪.淺析我國農村非正規金融.農村金融研究.2008年(11).
[4] 吳占權、朱田.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管理.農村金融研究.2009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