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梅
活動區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和教育目標創設的立體化育人環境。在創設活動區的時候,應該多了解幼兒喜歡什么,及時與教育目標融合,多觀察幼兒的興趣,采取多種形式完成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幼兒的經驗,逐步形成自主、有序的氛圍,讓活動區活動發揮它的實效性,真正成為幼兒快樂發展的天地。
一、增強目標意識,讓材料發揮實效性
1.把握好內容與目標相互對應的關系
每次投放材料,我們都要分析近期教育目標與內容之間的對應。比如,小班的教學目標中有提高幼兒小肌肉發展這一目標,我們投放材料時就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首先要考慮哪些活動區適合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另外,還要考慮投放哪些材料能更有效的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生活區和美工區對小肌肉發展的材料投放就會有明顯的差異。在生活區,我們會投放一些不同質地、形態各異的動物或人物形象,讓幼兒為其系扣子、穿衣服,也可以創設一個很感性的環境,請幼兒為生病的小兔摘菜葉,為過生日的小紅帽插蠟燭等。而美工區我們就讓幼兒給寶寶剪面條,請幼兒學折紙,為媽媽送禮物;讓幼兒在大盒子里撕紙、剪紙,為冬天的干枯增添一份雪白的意境。另外,在益智區、結構區都可以結合本活動區目標相應的投放一些不同的發展小肌肉動作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從而立體的完成目標。
2.處理好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和動態性
活動區活動最大的優勢莫過于能為興趣、能力各異的幼兒提供豐富多變的環境,能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在材料的提供上一定要體現材料的層次性和動態性。一味的投放成品或半成品都不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而應該有精美的成品讓幼兒模仿,在提供些廢舊材料或半成品以便幼兒操作探究、想象創造,這樣可以更大程度的鼓勵幼兒自主學習。另外,每種材料的投放都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可以供不同能力的幼兒同時活動,還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和幫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不同的提高。投放材料的動態形式之提供的材料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幼兒興趣和教育目標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調整、補充。
二、增強過程意識,讓活動發揮實效性
1.內容要有系統性
活動區活動實際上是幼兒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的過程。既然是學習就要求知識內容的系統性,并讓幼兒體驗某種感受或發現某種現象。幼兒的年齡小,直觀性強,對于知識的積累總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讓幼兒有興趣操作探究外,還應及時的為幼兒提供便于總結的各類表格,進行知識積累的各種討論。
2.指導要有針對性
活動區活動的過程中,不是教師提供上充足的材料、創設好活動的環境就萬事大吉,可以袖手旁觀了,而是要對孩子的活動行為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構想,讓幼兒自己主動提升經驗。首先,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與他們平等相待,做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再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而不能盲目的評價幼兒或急于求成。另外,我們要讓自己的指導語言有藝術性。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進行適宜的指導。
三、增強評價意識,讓講評發揮實效性
1.細致觀察根據主要功能進行發展評價
評價必須是建立在細致入微的觀察的基礎上,根據投放這種材料的主要功能對幼兒進行發展性的評價。比如,在小班認識了三角形后,我們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了若干三角形,供幼兒拼擺,結果發現有的幼兒用三角形拼出了正方形、梯形、長方形等其他的圖形,但他們不知道名字,我們就可以在講評的時候為幼兒提升這一經驗,讓其在今后的操作中也可以效仿,發展性的評價也是教師對幼兒活動閃光的總結。
2.幫助孩子做出客觀的評價
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后,幼兒對活動區中的材料操作及規則都有了一些正確的看法,在活動中他們對于自己及同伴的做法有了初步的診斷能力,教師應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反思這些做法,從而總結出經驗,講評時可在集體面前對自己及同伴的做法做出客觀的評價。
3.與父母溝通,家園攜手進行互補性評價
幼兒園的活動時間是有限的,有的技能或幼兒的興趣只靠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實現是根本達不到的,我們應與父母溝通,延伸到家庭中去,讓家長在家庭中創設家庭活動區,教師與家長及時溝通,教師指導家長對幼兒的家庭活動區的表現做出正確評價,家長給教師提供第一手家庭活動區的資料,讓教師及時調整幼兒園活動區的材料難度,來實現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
科學、美觀的活動區環境,自主、有序的活動區氛圍,探索、發展的活動區宗旨,讓孩子健康、全面的茁壯成長,是我們所追求的活動區活動的和諧美景,也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