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真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抽象性、邏輯性的學科。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差,因此需要依靠直接的興趣來進行學習。把數學教育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于接受,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得生動有趣,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數學,效果也會更好。我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幼兒游戲在數學活動中的應用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一、游戲化數學教學策略
1.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游戲來建構
在數學教育活動中,經常涉及到的游戲有角色游戲、結構游戲等。角色游戲是幼兒是通過角色扮演,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不同主題的角色游戲中,都不同程度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如小班《銀行》游戲。讓幼兒說說領取的金額,所記憶的密碼;中班《自選火鍋店》結合分類教學,讓幼兒將物品分類擺放,復習基數教學,讓幼兒說說點餐的數量,支付的金額;再如大班的《服裝店》游戲中,結合量的比較教學,對顧客形體的“高矮”、“胖瘦”腰圍“粗細”的判斷,衣服的“大小”、“長短”、“厚薄”的判斷等在每次游戲中引導幼兒分析、判斷、記憶、思考,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并將學會的知識內化為生活的經驗。
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玩具或結構材料構建物體形象,反映現實活動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能有效地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在建構的過程中幼兒必須經過判斷、比較才能將所需的材料組合成形,如建構“飛機場”的跑道時,幼兒必須選擇同色、同大小、同粗細的材料才能組合成跑道;再如建構“步行街”時,選擇作為長廊柱子的材料是單數還是雙數,柱子是并列建構還背對背的建構,長廊的頂是三角形還是長方形,休閑椅的寬窄、高矮是否適當等都必須經過孩子的仔細比較,反復的實踐,才可形成。在不知不覺中,幼兒已經將有關的形體組合、規律排序、空間方位及量的判斷等知識熟練掌握,使數、量、形的知識有機結合,融會貫通。
另外還可以把音樂游戲、體育游戲引進到數學教學中。如:音樂游戲《找朋友》,歌曲旋律歡快活潑,游戲玩法富有情節性,備受幼兒的青睞。在相鄰數教學中,我將它改頭換面成《數字找朋友》游戲,卻有一番異曲同工的妙處。
2.合理創設游戲情景,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皮亞杰認為,操作實物對兒童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幫助。作為老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發現問題的游戲情境。讓孩子作為一個真正的主體參與到游戲中,并從游戲中學到知識。如:在進行分類學習活動時,可帶幼兒玩“掃落葉”的游戲。老師在活動時里撒下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落葉,再將幼兒分組,要求各組幼兒根據落葉的不同特征堆放在一起。這樣,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很高漲,既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寄來,又讓不同水平的孩子均得到提高。
3.教師指導數學游戲,以幼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根據不同的游戲形式,教師要用不同的身份巧妙地對活動進行指導。在集體進行的游戲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與協調者,組織幼兒討論數學游戲中看到的現象、發現的問題或解決的辦法;在小組玩的游戲中,教師是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動的旁觀者,起觀察與鼓勵合作的作用;在情境性、娛樂性較強的游戲中,教師是參與者,一般以角色身份進行組織與指導;在操作性、競賽性的游戲中,教師主要以評價者的身份進行啟發與發現。
二、游戲化數學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根據教學目的設計游戲
游戲在設計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本次活動的目的,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選擇一些容易理解又能掌握知識的游戲活動。要把握好游戲的每一個環節,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游戲的設計要始終圍繞一個目的,就是要促進幼兒對所要求的數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游戲結束時,教師應做出評價。仔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表現好的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并講給其他幼兒聽,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2.控制好游戲時間
根據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理論》: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鐘,中班的3~8分鐘,大班的5~10分鐘”,教師在 組織游戲的時候應該以這個研究為基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控制授課時間,并且把有效的內容讓幼兒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地掌握,這才是我們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
3.依照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
選擇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數學內容來融入游戲中,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同事可以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湯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一條任重道遠的路,我們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到活動過程的趣味性,注重培養幼兒的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學方法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師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漸漸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