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瑛
【摘 要】美術是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之一,它對人才的塑造,特別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其它學科不可更替的作用和優勢。近年來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但其要長足發展,還得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提煉。本文則在此基礎上對美術教育對幼師專業的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作出一番探討。
【關鍵詞】美術,思維能力,教育
一、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象的生成
幼師美術教育有利于學生穿創新意象的生成,培養“視覺化的心靈”,是創造性發生的輔助因子。美術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活動全部過程離不開對現實形體的把握,這便是意象生成的主要來源。意象是對客觀觀察、記憶,經高度的概括、抽象后積淀下來的類似“原型”的東西,它“源于感知,但又不同于記憶象。“記憶是原感知形象的復現,而意象是比原感知表象更加概括、更抽象,能反映事物內在意義的心理印象。助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為,人的視覺本身便是思維過程,具有思維的全部特征”。在觀察過程中主體對客體進行整合、創造,形成一個符合自己需要的心理意象,這便是直覺與想象,靈感與頓悟得以閃現的載體與誘發因素。里德對心象的形成及心象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作了深入研究,認為摹想力與心象及其活動有關,并且可以通過訓練增強這種心理能力。形象創造力離不開舍棄了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所能反映事物本質、深刻、理性的心理意象,抽象思維也離不開它,許多創造性思維是借助于形象直觀與理論抽象的合力得以發生。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首先,美術學科的豐富性與教學的靈活多樣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蘇姍·朗格說:“因為藝術沒有使各種成分組合起來的現成符號或規律,藝術是一個符號體系,它永遠是未定的,每一個作品都從頭開始一個全新的有表現力的形式。”科學求真,藝術求美,美術活動以美為最高規范,眾所周知,美是一有深刻內涵和寬泛外延的意識形態范疇,它給美術活動提供了自由活動的廣闊的空間,它沒有理工科教學活動那種“殊途同歸”的唯一正確答案的限制,在美術學習與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生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個性特點上發,“為情所趨”地創造美的形象或符號,其過程如圖所示。
可見,幼師美術教學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與聯想,鍛煉并增強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可謂“意如泉涌”、“思路暢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次,幼師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靈感及想象力。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直覺洞察力越高,想象越豐富,人的創新力就越高。愛因斯坦將科學創新原理歸結為“經驗——直覺——概念或假設——邏輯推理——理論”,并認為直覺是關鍵。創新心理學認為,直覺在創造活動中發揮著選擇、預見、提出新概念、新理論等作用,同時提出,它并不是神秘莫測的東西,直覺能力來源于個人的實踐經驗。幼師美術教育離不開直觀形象,它是傳播美術文化,反映社會生活、表現藝術情感的載體,直觀性是其最顯著的學科特點之一。在幼師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意象進行重組或再創造,如以長著雙翼的天使和象征中華民族精神的龍,無不充溢著想象與睿智,藝術品因為想象而具無比魅力。也正是基于此,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除了抽象思維之外還有形象(直覺)和靈感(頓悟)思維”。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如果說美是藝術的生命,那么情感便是藝術的血液,它溶匯在藝術活動的全過程中,雖然情感并非藝術的最終目的。就創作主體而言藝術活動不全為情感而在產品中蘊含著藝術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就美術的本質而言,人們往往以社會、認知、歷史、審美及其在社會結構中的地位等等方面加以考察,我們若加以概括提煉,其本質可以一言蔽之:“審美性”。它是區別于其它意識形態、認知方式的最根本的特質,且藝術的功能看,如認識功能、教育功能都以審美功能為基礎而“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從幼師美術教育在整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的基礎性和非專業性決定了中幼師美術為審美教育。在幼師美術教育中所培養的審美、道德、認知情感作為一種合力作用于創造,喚起學生潛伏的創新動機,并在道德意志與認知情感的推動下間接地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記憶的持久性,加強積極性、主動性,減少疲勞,在較為輕松愉快的適度興奮的環境中閃現最可珍貴的想象、思維、靈感與頓悟等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并將共通具體操作物化成新穎產品。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現代教育給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并善于向學生學習,學生身上潛藏著巨大的創造力,破除惟我獨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美術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日積月累地進行創新教育,一定會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選擇,張揚學生的個性,熱愛和關注學生,注意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在教學中真正樹立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創新思維才能得到不斷弘揚。
參考文獻:
[1]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音體美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6:42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
[3]莫元漢.職校幼師美術教育多向思維的培養.職教論壇,1997,2:40-41.
[4]丁曉梅.高校如何培養高層次的幼師人才.云南財經學院學報,2003,6:206-207.
[5]王新艷.幼兒師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1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