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雪芬
【摘 要】面對日益拓寬的現代美術,身為中學美術教師有責任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力求以充實的現代教學理念去引領學生進行美的創造。而剪紙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題材廣泛,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的喜愛。而當代中學生可以說是在迪斯尼卡通、日本漫畫的熏陶下長大的,對日本和美國的動漫文化知之甚多,而對于本民族的傳統藝術卻知之甚少。因此,如何承傳和發展民間藝術,上好美術課,讓學生認識并初步掌握其中的剪紙藝術技巧,是中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延續;發展;表現;創造
一、延續和發展剪紙的知識和技巧
剪紙教學通過課堂延續和發展剪紙的知識和技巧及營造良好的剪紙學習環境兩方面來實施完成對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最終達到豐富現代中學美術教學內容,增強中學生熱愛傳統文化意識的目的。剪紙的特點是單純、樸實、線條簡練、粗健,線條塊面高度結合,富有裝飾性,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藝術價值。通過剪紙課教學,可以豐富和擴大學生對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認識,既了解制作剪紙作品的全部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凈化心靈,又充分發揮了美術課教學的授業、傳技、育人的作用。
二、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剪紙語言
剪紙語言指剪紙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作為剪紙表現媒介,由造型要素按一定的組織原理所構成的可視化的符號系統。如:月牙形、鋸齒形、迂回紋等,以及將造型元素組成一件完整的剪紙作品,也包括對稱、均衡、多樣統一、和諧等。在剪紙教學中,教給學生必備的剪紙基本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我認為在美術課堂中學生應該掌握基礎的剪紙知識和技能如:認識剪紙工具、材料的名稱,性能和使用方法;學會簡單的剪紙造型方法,及一般剪紙圖形的裝飾手法;認識并學會初步使用單色剪紙;初步學習合理的剪紙畫面安排;學會剪、折、貼、裱等手工技能和組合作品的能力。學生簡單分析和評價自己與同伴的剪紙作品。學生如果不知道如何造型和表現,不會剪刻,不會正確使用工具和材料,不會剪、不會折疊,學生的想象就無法得到表現,實際上就等于取消了剪紙教學。例如課例:《對稱剪紙》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設計軸對稱圖案,先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對稱物品的剪紙方法,繼而從外形到內部飾紋的剪制就敢于剪了,剪紙語言也能由易到難地深入表現。
三、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剪紙表現,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首先剪紙表現是通過剪紙創作傳遞觀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剪紙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全面發展學生素質,其中重要的素質之一是學生作品的表現能力和創新精神。表現和創造的培養,不但要教授學生掌握一定的剪紙藝術的基本語言,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認識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以及發揮學生想象的能力。從美術學科角度來看,剪紙教學屬于民間工藝活動,是一種通過動手能力的提高來豐富學生高尚的情感和審美導向的藝術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況且,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綜合,也讓學生從多元的角度,運用多種能力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我在講《剪紙中的對稱剪法—動物篇》一課時,把《十二生肖》動畫片帶進課堂,上課時放了一段神獸爭奪十二生肖位置的片段,學生看了都覺得充滿了妙趣,我問:“看了這段視頻有什么感覺?”學生答“很有趣”、“形象很生動” ,這時學生已經躍躍欲試要剪自己的生肖了,借此情景我便推波助瀾,當場剪了一只小老鼠,并在黑板上當場示范畫了十二個生肖形象,并講解對稱剪法的技巧,學生們更加興致勃勃了。當學生準備剪時我提示,不要囿于教材或老師的范例,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畫出來,學生歡呼極致。在興奮中學生畫出了一幅幅動態不一、情趣可愛的生肖圖,到最后評剪紙畫小結時,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構成一幅動物群圖,然后再度播放音樂,曲圖并茂,學生們開心極了。
其次,就學生剪紙表現而言,它是學生一種內心狀態的外部展示。學生的作品是他感知事物,同時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留在作品上的痕跡,這種痕跡都有具體形象和可視的特征。例如學生對《動物篇——十二生肖》形象的學習,是其新知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又利用已有的技法剪制各種動物形象來組織安排畫面,則體現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不僅反映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還反映了他們個人的畫面組織、色彩運用、想象力、創造力等剪紙表現能力。
再次,學生剪紙的表現過程,又是他們集體活動的過程,既培養他們和諧的人際交流又培養了他們團結協助的能力。如學生剪的生肖搶神位的集體作業,作品雖簡單,但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協調畫面,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使學生小組合作的表現能力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心理活動和表現能力越能得到鍛煉和發展。這都將有助于他們剪紙表現才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勒之林.《中國民間美術》.五洲傳播出版社
[2]馮旭初.《全腦激發的高效課堂》.中山大學出版社
[3]馮驥才.《民間面具》中國結叢書.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