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入口”的魔力獲得廣泛認可,軟件開發商、互聯網大鱷甚至手機品牌商均加緊布局第三方ROM市場。不過,要從發燒友的小眾玩具變成大眾寵兒,第三方ROM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周舒婕/文
由于谷歌框架服務被“閹割”,國行三星手機既用不了谷歌地圖,也無法安裝國外APP。除此以外,一般官方的手機系統也都會有諸多的權限限制,例如鎖死部分系統區域等,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刷機。過去,刷機是個聽起來頗具技術含量的事兒,而現在,隨著刷機軟件的興起,手機用戶基本可以在家輕輕松松一鍵完成整個刷機過程。
從最底層控制整個手機生態系統的第三方ROM正是在這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它不僅能將此類限制解開,還能讓用戶隨意個性化自己的手機。事實上,這個“系統入口”不僅可以嵌入各種合作伙伴的應用,還可以與手機廠商合作收取授權費,甚至打造自己的移動應用產業鏈。
正是充分認識到“系統入口”的威力,從最初小眾群體為了興趣而開發,到2012年,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先后推出自有ROM品牌,軟件開發商、互聯網大鱷甚至手機品牌商都在抓緊布局,第三方ROM市場持續升溫。
“系統入口”的魔力
毋庸置疑,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Android)是最廣為人知的兩款手機系統。相對于iOS封閉且統一的生態體系,安卓的免費和開放性充分滿足了開發者以此為基礎開發個性化系統第三方ROM的折騰欲望。由于安卓系統的授權、代碼向所有人開放,手機廠商、開發者甚至普通用戶,都可以免費獲取這一切,甚至可以移除所有谷歌的應用,把手機系統改造成想要的任何樣子。
在谷歌標準版安卓ROM的基礎之上,三星、HTC、摩托羅拉等品牌手機廠商會依據自己的手機產品進行大量的改進,以融入自身特色形成特殊的用戶體驗。然而,一般情況下,它們更新一代系統總是耗時良久,讓用戶望眼欲穿,且過于標準化的系統顯然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相較之下,第三方ROM開發團隊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對開發速度和效果上都會更加重視。大多數的第三方ROM在改造后能獲得更多的高級特性、更易用的界面以及更好的性能。并且與手機廠商僅服務于自身產品不同,第三方ROM會不斷增加對各種熱門機型的支持,不論用戶使用的是三星、HTC還是摩托羅拉的手機,都能夠獲得一致的用戶體驗。
不僅用戶對第三方ROM青睞有加,由于其可隨心所欲地在手機系統上內置各種應用程序,對程序開發商而言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類似QQ、微信之類靠產品自身拉動、由用戶自主安裝的強勢應用畢竟只是少數。渠道內置的優勢,讓第三方ROM可以嵌入各種合作伙伴的應用,并與手機廠商合作收取授權費,甚至打造自己的移動應用產業鏈。
加之近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猛增,為開發和推廣第三方ROM提供了巨大的舞臺。美國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到創紀錄的2.077億部,同比增長38.3%,其中中國地區銷量占比近60%。而針對這些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自2008年第一代安卓發布,2011年一季度其全球市場份額首次躍居第一,如今其份額達到近70%。在中國,易觀智庫最近發布的《2012年四季度中國移動終端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安卓系統份額更是提升至90.5%。
CM、MIUI領銜
國內外相對比較成熟的第三方ROM品牌包括:CyanogenMod(CM)、小米MIUI、樂蛙、騰訊tita、阿里云OS、百度云ROM等(附表)。CM相對接近原生,機型覆蓋廣,MIUI支持機型數量多且操作系統體驗中國化。目前在中國第三方ROM市場中,使用CM和MIUI的用戶合計超過60%。
CM算是如今全球最為成功的第三方ROM,它是一個基于開源安卓系統深度優化、定制、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提供一些原生系統或某些手機廠商定制系統中沒有的功能。目前,基于安卓4.1的CM10正在開發中。對于許多安卓用戶來說,CM開發的第三方ROM已經成為獲取手機ROOT權限后的首選刷機系統,不僅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用上最新的安卓版本,更可以增加眾多的功能。CM團隊出色的研發能力,甚至吸引了三星的注意。后者主動向CM團隊贈送新款手機,以幫助他們開發適用于該機型的CM系統。雖然三星暫時不會讓自己的設備正式支持CM系列ROM,但這對第三方ROM開發商而言已經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而CM的創始人考迪克(Steve Kondik)也曾于2011年8月起出任三星移動任職軟件工程師(現已離職)。
國內第三方ROM的代表當屬小米科技的MIUI。MIUI最初是一款基于CM而深度定制的安卓操作系統,從安卓4.0開始,則已完全脫離CM而改為基于原廠ROM的定制方式。它大幅修改了安卓本地的用戶界面,并移除了其應用程序列表,是一款完全實現了中國本土化的系統。2012年12月底,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透露,MIUI用戶數已經突破1000萬,其官方論壇也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第三方ROM社區,收集各種用戶建議。
創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科技,走出了一條特殊的第三方ROM發展之路,以ROM開發起家,進而完成了向手機生產、銷售商的轉型。MIUI和小米手機雖然是兩個獨立的產品線,但MIUI因直接擁有硬件資源,以自家手機做載體,在系統的定制化方面擁有較強的自主性。MIUI除了給小米手機提供定制化的ROM之外,還會為市面上的熱門高端機型提供匹配的ROM,進一步搶占市場。在渠道上嘗試線下刷機收費預裝,同時在整合多方資源共享的前提下推出了應用商店、主題商店、游戲中心、支付系統等力圖多方位綁定用戶。目前MIUI已經是第三方ROM市場上占比最大的系統,占比超過30%。
2010年8月,第一代MIUI誕生,2010年底,小米完成A輪4100萬美元融資,公司估值約為2.5億美元。2011年8月,小米在MIUI一周年時推出第一款小米手機MiOne;彼時,雙核手機還未開始普及,小米以首款國產雙核手機的定位和1999元的低價先聲奪人,采用先預售、后投產、再發貨的流程。2011年10-12月,小米手機完成了第一批30萬臺的網絡銷售。2011年12月,小米以1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B輪9000萬美元融資。到2012年5、6月的C輪融資時,公司估值已達40億美元。同時,小米還在全國設立直營客服實體店小米之家,2012年全年小米手機實現出貨700多萬臺。
生存困境
第三方ROM帶來巨大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充滿了無數不確定性。2013年年初,諾基亞宣布將不再發布塞班系統的手機,這也意味著這款風靡了14年的手機系統徹底謝幕。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末,幾家民間獨立團隊先后宣布由于資金原因停止開發ROM;李開復創新工場孵化的項目之一點心則因競爭過于激烈等問題已逐步將重心轉移;盛大高層也喊停樂眾。
第三方ROM市場熱鬧的背后,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各家缺乏獨到的體驗與特色功能,甚至版本繁多的第三方ROM還會引發應用程序兼容性等問題。然而,讓為數不少的第三方ROM開發者紛紛叫停的關鍵原因在于缺乏主動權。創立于2010年的點心,作為創新工場家族的第一批孵化項目,成立之初的豪華陣容讓不少草根創業團隊頗為羨慕,但目前其賴以起家的手機系統業務已被淡化,缺乏主動權便是導致其被迫轉型的根本原因。點心創立的初衷是為手機廠商提供系統設計方案,且主要面對中高端手機。但三星、HTC等大品牌通常使用自己開發的系統,導致點心只能和夏普這樣的二線品牌合作。后者較小的出貨量拖累了點心用戶數量的提升。沒有CM以用戶為核心的研究團隊,也沒有MIUI以自家小米手機做載體的優勢,點心最初的一腔熱情換來的是成本居高不下、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的困境。
此外,用戶的“喜新厭舊”也讓第三方ROM幾家歡喜幾家愁。刷機精靈(目前用戶超千萬)發布的“2012年年度數據報告”顯示,接近26%的用戶一旦開始刷機,平均刷機次數會超過5次,另有超過50%的用戶在3次及以上。這意味著一款第三方ROM既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秒死,就算持續的完善、創新,在中國這樣一個“復制”能力過于強大的國家,要從發燒友的小眾玩具變成大眾寵兒,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