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子承父業,這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的傳統。目前,—部分“企二代”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接班,還有一些正在逐步接手家族事業。但更多的“企二代”更想靠自己打出一片新的天地。
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一批家族式的民營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已達近900萬家,占中國企業總數的74%,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不過,在走過20多年的艱辛創業路后,第一代的企業家平均年齡已經達到52歲,集體臨近退出商業舞臺,未來5—10年,我國將有300多萬家企業將進入接班換代的階段。
根據調查顯示,有80%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希望將來由子女接班。就在人們以審視的眼光考量著這些“企二代”是否能接過父輩的重擔時,不少“企二代”卻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不愿意接班或非自動接班。隨著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新老交替能否順利完成已不僅是企業本身的問題,更關系到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82%的“企二代”不愿接位
《福布斯》日前發布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顯示,A股上市的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的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已完成二代接班的僅占7%。而另一份研究報告則顯示,在作為樣本的182個中國最好的民營企業家中,有高達82%的第二代企業家屬于不愿意接班或非主動接班。
“企二代”為何不愿接班?也許對于尚未經歷商海風云的“企二代”來說,接班就意味著要承擔巨大的企業壓力,這讓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他們感到了巨大的負擔。
科瑞集團副董事長、北京大學企業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郭梓林表示,“二代繼承人名符其實是有錢的一代,錢給人的最大好處是自由,其中就包括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的自由,因為他們在有了錢之后,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選擇;而他們的父輩則相反,是在沒有什么選擇的時候,選擇了創業掙錢,這兩代人的代溝之寬、之深是史無前例的。”
的確,與父輩們迥異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以及完全不同的教育、文化、觀念洗禮,讓“企二代”們與父輩的價值觀產生了較大的分歧。管理學認為,家族企業傳承存在著一種“代際鎖定效應”,即代與代之間通常會鎖定在同一個產業上。然而,無論是從教育背景、知識儲備還是從大時代背景來看,“企二代”與父輩已截然不同,其中有些可能會做出新的選擇,打破這種“鎖定”,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有關機構在對珠三角經濟區的企業進行調查后發現,半數以上的“企二代”都有留學國外的經歷,并不能適應老一輩專注實業的發展模式,他們往往更加鐘情于“虛擬經濟”,對于網絡、電子商務、VC(風投)、PE(私募)等投資方式興趣濃厚,對創辦實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興趣不足。此外,還有一些“企二代”由于和父輩的理念不同,在推進企業“改革”方面受阻,因此與父輩沖突激烈,最終放棄接手家族企業。
“企二代”欲變身“創二代”
新思維、新理念能夠讓“企二代”們走上與父輩不同的發展道路。他們常常提出做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希望父輩成為強有力的支持者。盡管下一代個性分明,但大部分民企創始人還是殷切希望子女能有所成就,大都選擇了“扶上馬,送一程”。而從家族企業的角度來說,“企二代”的創業成功也意味著企業產業鏈的橫向拓寬,呈現“老一代守土,新一代開疆”的局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富力地產聯席董事長、行政總裁張力之子張量。據悉,早年張量從事的職業涉及餐飲、網絡傳媒、地產中介等領域,借助富力地產在各地的樓盤資源,創辦了房地產垂直搜索引擎“狙房網”和房地產綜合服務商“普及中國”。同時,張量還在2003年創辦了恒量集團,該建筑集團的業務范圍包括機電設施、電力設備、通訊設施、建筑智能化設施、城市及路燈照明工程施工維護保養等。
雖未直接進入富力地產,但張量一直圍繞著富力地產的資源,進行著各種創業嘗試。
當然,硬幣總有兩面,繼承家族企業的“企二代”也有接手家族企業后,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創新,將父輩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峰的例子。
浙江廣廈集團的成功換代就是最好的佐證。廣廈集團董事局主席樓明在經歷了父親樓忠福兩個十年的考驗后,成功接班。
1993年,樓忠福安排剛從部隊轉業的樓明獨自組建集團旗下的一家小建材公司,十年后,樓明將這間小工地發展成廣廈的支柱企業之一。到2002年,樓忠福將樓明推上廣廈集團總裁的位置。4年后,他又將樓明從總裁的位置撤了下來,負責廣廈建筑建設方面的業務發展。樓明成功經受住了第二次考驗,將廣廈建設的業務發展到國外,與亞洲、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合作建設。
2011年6月,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廣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樓明出任董事局主席,在他的領導下,廣廈集團走得更加穩健。截止2012年底,廣廈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52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浙江省百強企業第7位,繼續保持著民營企業中的領先地位。
女接班人異軍突起
接班人問題一直是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的“心病”,他的兒子朱勝華僅在公司上了一年班就興趣索然,改打高爾夫了,據說成績還不錯,再不愿接班。而匯源的未來只好由女兒朱圣琴來扛了。
“兒子靠不住,女兒得趕緊上。”在中國,雖然目前仍是男掌門占主流。不過未來民企男女掌門懸殊比例將被縮小,大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勢。
在剛剛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娃哈哈集團掌門人宗慶后以105億美元身家問鼎內地首富,他的女兒宗馥莉已成為這個今年營收目標高達850億的“帝國”的“欽定接班人”。事實上,25歲就登頂內地富豪榜的碧桂園明珠楊惠妍、身家92億的新希望集團“新希望”劉暢、已任力帆董事的尹索微、康奈副總裁鄭萊莉、通化萬通總裁潘巍……一眾“公主”正在大力度地改寫國內家族企業版圖。
今年兩會期間,宗慶后與愛女宗馥莉共同亮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位已在娃哈哈鍛煉了7年的干金繼承了乃父的鐵腕風格,一句“很不好意思我比他更強勢”彰顯了她雷厲風行的個性。從小就讀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圣馬力諾高中,后在佩珀代因大學主修國際貿易的宗馥莉目前正把目光放在進出口貿易以及海外并購項目上。雖然還未接棒,但她已經為布局娃哈哈國際化之路做出了不少努力,5年之內“至少完成娃哈哈一半的國際化”的目標讓人十分期待未來娃哈哈會煥發怎樣的新顏。
碧桂園的董事長楊國強在選擇女兒楊惠妍做接班人時有自己的考量,他坦言:“心地很好”是他看中女兒的最大原因。在楊國強看來,一顆溫暖的心,可以容下巨額財富而不至于變質。
這一觀點也同樣得到了許多“一代”企業家的認同:“其實對于企業家來說,愿意把擔子交下去,有時候考慮的很多,有時候真的只需要一個最簡單的理由就夠了。”
也許選擇女接班人也是保證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不錯的選擇。來自美國的數據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美國80%的企業為家族企業,其中已經或即將由女性掌管的占50%以上。從市場的發展中也能明顯看出,由于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不足最后關門大吉的民企中,似乎很少看到女性高管的身影,畢竟冒進并非女性的特質。
復旦大學EMBA客座教授王為民認為,男性領導者敢打敢拼的闖勁和一絲不茍的執行力常常能搶灘市場,更適合創業型企業。而女性領導者則較為縝密謹慎,或可推動架構龐大的成熟企業在鞏固既有市場的同時謀求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