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生前的功過沒有太多爭議,后人非常容易對其“蓋棺定論”;一種人生活經歷復雜、為人處世瑕瑜互見,我們很難以某種習慣性的維度去評價。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楊蔭榆顯然屬于后者。
1924年秋季,南方發大水,江浙又發生軍閥混戰,交通中斷,一些學生不能準時到校。時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的楊蔭榆不作認真調查研究,一味強調秩序、學風,執意開除推遲入學的學生,其粗暴行為直接引發了女師大學潮。后來楊蔭榆又叫來警察強迫學生搬出學校,甚至令軍警毆打學生。早些年的歷史書中喜歡說“楊蔭榆站在北洋軍閥政府的立場,殘酷迫害進步學生”,論據就在這里。
其實,生活中的楊蔭榆還有另一面。1918年楊蔭榆放棄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的教職,赴美留學時,相當一批學生為之送行,有的還哭得稀里嘩啦,可見楊蔭榆并非經常與學生水火不容。
因女師大的學潮事件,楊蔭榆被迫辭職。30年代中期,楊蔭榆在蘇州開辦了一所女子補習學校——“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潛心教學,關心學生。在日軍占領蘇州期間,楊蔭榆利用自己懂日文的便利,設法庇護受難同胞,甚至多次赴日本領事館抗議日軍燒殺擄掠的罪行,最后被日軍槍殺,表現了可貴的民族氣節。在我看來,楊蔭榆與女師大學生的沖突,并非出于什么政治目的,只是因為其生性多疑、固執、專制。我們不妨從幾個小故事考察楊蔭榆平時的為人處世。
楊蔭榆被免職回到蘇州,有一個中學聘請她任教。不久她就與該校督學王俊生發生沖突。沖突的原因非常搞笑。楊蔭榆愿意赴這個中學任教,王俊生特別高興,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吹捧她,誰知馬屁卻拍到了馬腿上,文中“鸞鳳大賢”一句惹得楊蔭榆很不愉快。楊蔭榆覺得自己現在女師大校長都當不成了,是“虎落平陽”,王俊生偏偏要說什么“鸞鳳大賢”,不是諷刺嗎?她要求王俊生登報向她道歉,還請求教育部將王俊生免職。這樣的要求注定無法如愿,最后,楊蔭榆只好走人。
楊蔭榆與同事相處不睦,對家人也缺少關愛、體諒和應有的溫情。大哥楊蔭杭家里養了一只大白貓,性情非常粗野,有時你明明是給它喂食,它卻冷不防地抓你一個大花臉,讓你鮮血淋漓。孩子們都希望將這只貓處理掉,可楊蔭榆偏將它當作寶貝,還經常抱著它說話:“咱們挺標致的!小可憐兒,被他們欺負得怎樣了?”侄兒、侄女拿她沒辦法,只有在感情上疏遠她。
人際關系太糟,楊蔭榆有時也很苦惱。某日,她突然提出要家里準備一桌酒席,宴請她東吳大學的同事,一家人只好為她效勞。宴請過客人之后,楊蔭榆覺得酒席上的酒菜不好,同事們肯定會因此不滿,于是一個人在客廳里兜兜轉,嘴里喃喃自罵:“死開蓋,開蓋貨!”罵得咬牙切齒。幸虧嫂子是她的同學,哥哥又一向特別關心她,才免去了一場家庭沖突。
人的性格常常可以從其生活經歷中找到因由。楊蔭榆出身于無錫城里一家書香門第,其父親是律師,她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個人條件還不錯。母親為她選的夫婿是無錫常州蔣姓大戶的少爺,可蔣少爺卻是一個兩眼瞪得像彈珠、滿嘴流著口水的傻瓜。當然,母親最初也不知道,她只是聽媒人說,蔣家少爺有一點點“不靈光”,母親將這種“不靈光”理解成“人老實”。楊蔭榆受不了這樣的婚姻,第二天就逃回娘家,從此與婆家斷絕關系。楊蔭榆長相平平,在姑娘中排行老三,父母喜歡漂亮的大姑娘,而不怎么喜歡相貌一般的二姑娘和三姑娘楊蔭榆,楊蔭榆生活得非常壓抑。逃離不幸的婚姻后,楊蔭榆先是進了哥哥楊蔭杭辦的“理化會”讀書,后來又去蘇州景海女中、上海務本女中求學。1907年,楊蔭榆又考取官費留學,赴日本東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習。那所學校要求極嚴,能熬到畢業的學生不足入學時的十分之一,楊蔭榆卻獲得了優秀畢業生的獎章。1913年,楊蔭榆出任蘇州女子師范學校教務長,后來又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18年,楊蔭榆赴美留學,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學位。1924年,40歲的楊蔭榆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正因為楊蔭榆時時想通過個人的努力洗刷不幸的婚姻和父母對其輕待留下的心理陰影,她也就形成了一種病態的自尊,時時疑心別人瞧不起她,也容不得別人發表反對她的意見。
自古毀譽不由人。一個人過分在乎自己的“譽”,結果往往遭遇“毀”;而當我們看淡得失、寬容別人,“譽”倒有可能不請自至。遺憾的是楊蔭榆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