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確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展7大重點領域
2013年4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接受媒體采訪。該負責人表示,規劃明確了未來我國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大科技設施發展的主要方向,對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實現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發改委負責人同時表示,目前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規模、技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都已邁上新臺階,但仍存總體規模偏小、數量偏少、學科布局系統性不夠、開展共享和高效利用水平仍需提高和管理體制機制亟待健全等問題。
9部門啟動“種業科技特派員”專項行動
科技部等9部門近日在京召開“2013年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協調指導小組會”,會上特別提出2013年將啟動“種業科技特派員”專項行動。
經過討論,協調指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一致同意協調小組辦公室提出的2013年重點工作安排。2013年將重點結合“121工程”啟動種業科技特派員專項行動,強化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農業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建設,加強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創業鏈、培訓基地和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深入推進星火計劃管理改革,舉辦第二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繼續推進林業、青年、流通科技特派專項行動,做好農村科技創業行動總結宣傳和統計工作。
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將在糧食增產等領域深化合作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在日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表示,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將深化包括提高糧食作物產量、研發和生產重大傳染性疾病疫苗等領域的合作。“目前,雙方已確定了主要作物育種、農村信息化、結核病藥物、脊髓灰質炎疫苗等7個優先合作領域,并啟動了綠色超級稻和滅活小兒麻痹疫苗臨床研究兩個首批合作試點項目。”張來武說。綠色超級稻項目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培育、推廣綠色超級稻新品種,幫助當地農民水稻生產能力平均提高20%以上。
農業部啟動實施“中國千公斤超級稻攻關計劃”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在三亞的一塊稻田宣布啟動實施“中國千公斤超級稻攻關計劃”。這一計劃由袁隆平院士總牽頭,計劃用5~8年時間重點突破亞種間強大雜種優勢利用的技術瓶頸,培育具備畝產1000公斤以上產量潛力的超級稻新品種。
該項計劃確定的產量指標為:長江上游和東北水稻主產區一季稻百畝片平均畝產達870公斤以上,高產田塊畝產950公斤以上;長江中、下游水稻主產區一季稻百畝片平均畝產達900公斤以上,高產田塊畝產1000公斤以上。
我國啟動科技專項“攻堅”公共機構節能關鍵技術
日前,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科技部在北京啟動“公共機構節能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項目”,將在未來3年內組織科研單位對公共機構節能關鍵技術進行聯合“攻堅”,推動公共機構節能減排。
該項目已被納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經費預算近6000萬元。項目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牽頭實施,全國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參與,下設3個研究課題,重點解決公共機構空調、集中供暖系統、數據中心機房高能耗等技術問題。同時,通過項目實施,對市場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節能產品和技術進行甄別,挑選出節能效果真正好的產品和技術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