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暗物質存在明確跡象
近日,在美國地下深處的一座實驗室,科學家發現了可證明暗物質存在的明確跡象。美國物理學會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信號強度達到3個西格馬水平,說明他們發現暗物質的可能性達到99.8%。暗物質是一種神秘莫測的物質,據信將宇宙中的天體聚合在一起。但迄今為止,科學家從未直接觀測到這種物質。
太陽系外發現可能有水的“新地球”
美國航天局等研究機構于2013年4月18日宣布,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太陽系外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一發現使“人類向找到一個類似家園的地方又走近了一點”。
研究人員當天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有兩顆行星位于一個名為開普勒-62的行星系統的“宜居帶”中,這里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保有液態水,甚至可能有少許大氣。這也就意味著,那里可能有生命存在。
盡管研究人員猜測這兩顆行星主要是由巖石或冰構成的固態行星,但他們也表示現在還無法斷言它們是否“宜居”。只有在獲得它們的相關大氣頻譜特性后,研究人員才能清楚它們是真的“宜居”。
英培育出能抗豬瘟的轉基因豬
誕生克隆羊“多利”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日前宣布,該機構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一頭轉基因豬,這種豬對非洲豬瘟具有免疫力。
研究人員說,“基因編輯”是指研究人員“剪斷”組成基因染色體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插入新的基因片段,相當于只對基因組進行了輕微修改,與自然的基因變異相當。這項技術的成功率在10%~15%之間,比傳統技術高出10倍以上,且可以在受精卵上操作,更加簡便。
據介紹,通過這種方法降生的“豬26”攜帶了一種對非洲豬瘟有免疫力的基因,這一基因取自對這種豬瘟有免疫力但在歐洲無法圈養的非洲野豬。除豬以外,“基因編輯”技術還可用于牛羊等其他家畜,使其對特定疾病具有免疫能力。
科學家首次成功將人造腎臟植入老鼠體內
日前,科學家利用制造心臟、肺和肝臟等生物工程器官采用的類似方法,向成功在實驗室里生成適用于人類的人造腎臟邁出了第一步。
該項研究的負責人、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的哈羅德-奧托博士說:“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是原有器官的結構被完整保存下來,因此可以像把一個捐贈的腎臟連接到接受者的血管和泌尿系統上一樣,把移植物植入到這個支架里。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用來進行人類級別的移植,目前正在等待腎源,或者不是移植候選者的腎衰竭患者,從理論上來說就能移植用他們自己的細胞培養出來的新器官。”
中國科學家發現胸主動脈瘤新致病基因
武漢市中心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專家,聯合北京安貞醫院對700多例正常人和200多例胸主動脈瘤患者,從抽取的外周血中提取DNA并進行SMAD3基因的測序,發現了胸主動脈瘤人群的3種SMAD3基因的突變。這意味著對這些胸主動脈瘤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