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倉頡是中國“造字圣人”,中華文化第一人,《閣帖》內由倉頡撰寫的28字法書,表面互不相關,卻記載了中華始祖黃帝時的一段歷史,由五行八卦說分析:東為甲乙木,中央戊己土,據《史記.五帝本記》載炎帝有圣德,稱火德王。也有一說,炎帝出生時天寒地凍,靠火堆為生,三火為炎,黃帝有德之瑞,因他統領部落土地最大,土為黃色,所以稱為黃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故“戊己”為黃帝,“甲乙”為炎帝。兩帝同為部落首領,均是天下各部的楷模。黃帝應炎帝相求出戰蚩尤,先是九戰九敗,最后退到涿鹿一戰,因黃帝抓住戰機,一舉打敗蚩尤,為有史記載的第一大戰役“涿鹿之戰”。之后黃帝征服炎帝,平定天下之亂,天下重新恢復安寧,百姓安居樂業,黃帝成為一統天下的部落首領。本28字為倉頡(原姓:侯岡名頡)首創“鳥跡書”之一,圖騰之意,震驚塵寰,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本28字“圣經”實物,證實的歷史有:1.中國人所稱的“炎黃子孫”的正源出處;2.中國的原始象形文字的正源出處;3.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正源出處;4.中國始起帝制(官僚制度)的正源出處;5.中國人姓氏草創的正源出處。6.中華文化之根的正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