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辦醫發展迅速,這不僅僅是政策法規支持等外在因素影響,民營醫療機構日益準確的瞄準機制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借鑒國際醫療旅游瞄準機制的成功經驗,在服務內容與目標人群定位方面對我國社會辦醫的瞄準機制提出了參考。
關鍵詞:社會辦醫;醫療旅游;瞄準機制;醫療機構
中圖分類號:F5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3)05-0048-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5.11
影響社會辦醫健康發展的因素有很多,筆者將其劃分為現行法規政策、未來主要風險等外在不可控因素,以及社會辦醫瞄準機制、前期投入與經濟支撐、醫療護理人員配備等內在可控因素。在內在可控因素中,社會辦醫瞄準機制又決定了資金投入與人員配置等其他因素,如果瞄準機制出現偏差,將會嚴重影響醫療機構的健康發展。如何準確定位社會辦醫的瞄準對象,國際醫療旅游中目標人群與服務內容定位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
一、相關概念界定以及我國社會辦醫的發展情況
(一)相關概念界定
社會辦醫,即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包括城鎮個體診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等。社會資本自主申辦的醫療機構可以分為盈利性醫療機構與非盈利性醫療機構,二者的區別在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一是不可自主定價,醫療服務收費按照國家統一定價執行;二是所得利潤不能分紅;三是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1]。為論述方便,下文中對社會資本舉辦的醫院統稱為民營醫院。
(二)我國社會辦醫的發展狀況
為解決我國“看病難”的問題,彌補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不足的狀況,更好地為當地人口提供更為優質的衛生服務,改變民營醫院在數量和規模上普遍存在的發展不足、等級和層次不高的狀況,2009年頒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2010年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消除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2012年更是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多元化辦醫格局”的目標。
“社會辦醫的快速發展,對于吸引民間資本、擴大社會需求、促進居民就業、優化宏觀經濟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深化醫改三年來,政府各部門在為民營醫療機構預留發展空間、納入新農合定點范圍、調整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政策、簡化審批程序、鼓勵醫務人員自由流動執業、提供公平發展空間和規范執業行為等方面完善了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截至目前有15個省市推出了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措施。衛生部發布的2012年一季度全國醫療服務數據表明,社會資本辦醫的快速增長再次得到印證。截至2012年3月末,民營醫院數量為8864所,同比增長21.23%,民營醫院診療人次達5121.8萬,同比增長37.62%,居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首位,醫療服務加快向民營醫院轉移[3]。
但是,對社會辦醫發達地區調查發現,民營醫院仍存在高壁壘、低盈利、邊緣化的狀況[4]。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政府從政策、制度層面的支持之外,也需要民營醫院做好自身定位,完善辦醫瞄準機制,與公立醫院錯位發展,以提升其競爭能力,國際醫療旅游的市場瞄準機制會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二、國際醫療旅游的瞄準機制分析
(二)什么是醫療旅游
關于醫療旅游,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上個世紀醫療旅游主要是發達國家依靠先進的醫療技術吸引病患進行的以診療治病為目的的旅游行為,隨著發展中國家醫療技術的進步,逐漸出現發達國家患者向醫療技術水平相對較高,服務價格相對便宜的發展中國家流動的局面。因此,醫療旅游可以理解為人們因本地醫療服務不完善或太昂貴,到異地尋求較相宜的保健服務。世界旅游組織對醫療旅游(Medical Tourism)的定義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休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具體來說,醫療旅游應該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以純粹的治療疾病為目的的狹義醫療旅游;二是以康體、休閑為目的的保健旅游。蜜莉卡和卡爾(Milica & Karla) 則直接把醫療旅游(medical tourism )分成了三類: 侵入性手術治療、醫療診斷和生活方式醫學( lifestyle medicine,即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對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5],本文醫療旅游則采用此種劃分方法。
(二)國際醫療旅游的瞄準機制
1.服務內容定位
醫療旅游發達的國家其吸引患者的服務內容各不相同,但都與其特色醫療資源密切相關,如匈牙利的牙科、古巴的皮膚專科、印度傳統的瑜伽保健、馬來西亞的旅游式體檢、泰國的變性整形、韓國的美容整形、以色列的人工受孕等。極富吸引力的醫療服務內容使每年都有幾百萬人到這些國家觀光旅游兼治療,為其帶來豐厚的利益。
2.目標人群定位
亞洲國家醫療旅游將主要服務人群定位在兩個層面上:豪華醫療套餐的目標人群——高收入階層與普通醫療套餐的目標人群——發達國家的中低收入人群。如日本瞄準亞洲高收入群體的豪華醫療套餐,主要以健康檢查為主題,不提供住院服務,當然,美容醫療與牙齒健康診斷也在服務范圍之內。印度的醫療旅游十分發達,它的服務群體主要瞄準歐洲發達國家的中低收入人群,比如:專為美國和歐洲游客設計的1萬美元牙齒美容套餐,包括了旅游前咨詢、手術后咨詢、治療后恢復期間的全套旅游安排;家庭醫療旅游套餐;患者與陪同者的旅游套餐;北歐領取月度養老金退休人員的醫療旅游套餐等[6]。印度這一瞄準機制的確定主要是看準美國醫療費用昂貴并缺少覆蓋全國性的醫療保險體系,歐洲醫療服務等待性長等弊端,抓住就醫人群心理,根據目標人群需求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提供醫療旅游服務的醫院很多是大型私立醫院,尤其是日本,基本上為私立醫院,很多醫院同時也是最先進的醫療研究中心,有著尖端醫療技術與先進醫療設備,同時配有星級酒店標準的病房及餐廳。印度提供醫療旅游服務的醫院中也有很多是具備先進的醫療設備與醫療技術的私立醫院,如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Apollo 醫院和Escorts 醫院。這些國家私立醫院的發展定位與瞄準機制也許會為我國民營醫院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三、醫療旅游對我國社會辦醫瞄準機制的啟示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外醫療機構的瞄準目標不僅局限于國內,而是放眼國際醫療衛生發展總趨勢,結合自身特色,選擇相應的服務內容與目標人群。尤其是國外私立醫院的發展,對中國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民營醫院是否成功固然與國家對民營醫院的政策支持與否有關,但民營醫院自身瞄準機制的準確程度也是其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的公立醫院掌握了超過80%的醫療資源,但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被嚴格限制在全部醫療服務的10%以內,大部分公立醫院提供的特需醫療服務與基本醫療在市場定位及服務內容上界定模糊,市場發育并不成熟[7]。而這一問題正好為民營醫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無論是特需醫療服務還是基本醫療服務,都可以成為民營醫院的瞄準目標。
目前,我國對于社會辦醫準入、管理、稅收、土地等方面優惠政策的實施,基本針對與民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因此,盈利性醫療機構與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服務內容與瞄準人群的側重也應有所不同。
首先,在服務內容方面。我國基本醫療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各種疾病治療措施、療養休養措施、診療檢查費用以及相應的藥品消耗等;特需醫療服務即非基本醫療服務是指針對某些高費用疾病的醫療服務項目,某些成本效果差的醫療服務項目將被劃歸為此類,例如器官移植等。筆者認為,民營非營利性醫院適合選擇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作為主要服務內容,像日本醫療旅游體檢套餐一樣,這樣就不用承擔過大的醫療風險,目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在醫療技術和設備上無法與公立醫院相媲美,提供特需服務并不一定會得到患者認可,可能會造成客源流失;民營盈利性醫院可以致力于將自身打造成醫學研究中心并獲得國際認證,如印度的某些私立醫院,將自身打造成心臟治療領域的佼佼者,憑借自身高端的醫療技術與先進的醫療設備為患者提供特需醫療服務,吸引國內外高收入人群就醫。無論是盈利性醫療機構還是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特需醫療服務還是基本醫療服務,體現出自身發展特色是其與公立醫院相抗衡的最大資本。像醫療旅游發達國家推出的醫療套餐一樣,民營醫院可以針對不同服務推出特色醫療套餐,在醫療價格、服務態度、醫療環境等方面體現自身優勢。另外,富有傳統文化氣息的中醫針灸、按摩等醫療服務也是民營醫院的最佳選擇。
當然,民營醫院的服務內容不僅局限于疾病檢查與診治,也可以延伸至護理與康復領域,這是發展中國家未來衛生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8]。在醫療系統內設置康復中心與護理院,為患者提供專業護理與康復服務,這種服務的瞄準人群是選擇在公立醫院中就醫,但因缺少病床或修養地點而沒有完全康復的患者。
其次,在目標人群方面。民營醫院不僅要在服務內容方面迎合民眾需求,同時也要根據其服務特色確定目標人群,如同亞洲國家醫療旅游服務人群定位一樣,根據醫療機構自身規模、技術水平、醫療環境以及目標人群的健康情況與支付能力等因素設置相應服務項目以吸引目標人群,如規模較小,醫療設備比較普通的民營醫院,可以選擇中低收入人群作為主體目標,如某些流動人口,為其推出低消費打包式醫療服務——身體健康檢查套餐,以低消費水平吸引患者就醫;規模較大,醫療技術先進的民營醫院,可以將目標人群放眼國際,一方面通過低價位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吸引國外患者就醫,另一方面為國內高收入群體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或豪華醫療、康復、療養套餐以滿足這一群體對醫療質量、服務水平和個人隱私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將醫療機構打造成國際知名醫院的附屬醫院,以吸引國內外患者就醫。
總之,社會辦醫的瞄準機制對于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國不論醫療資源、醫療技術、先進設備、優惠政策以及群眾認知都偏向公立醫院的條件下,利用自身優勢,提供特色服務,吸引目標人群,打造知名品牌,是民營醫院生存發展的重要手段。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牛靜.社會資本辦醫可自選營利與非營利[J].中國社區醫師,2012(6):22.
[2]陳竺.加大社會辦醫工作力度[J].中國醫藥導報,2012(19):1.
[3]劉國鋒.社會資本辦醫呈快速增長趨勢[N].中國證券報,2012-05-17.
[4]劉瑆.社會資本辦醫三大問題亟待破解[N].中國證券報,2012-03-21.
[5]Milica Z.Bookman,Karla R.Bookman. Medical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7: 21-138.
[6]王紅芳.醫療旅游發展與國際經驗研究[J].調研世界,2012(1):61-64.
[7]張貴民.日本發力高端醫療旅游[J].中國醫院院長,2011(5):25.
[8]Seung-Hee Nah, Eybe Osifo-Dawodu. Establishing Private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Guide for Medical Entrepreneurs[M]. World Bank , 200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