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巖
無須諱言,不少學生在文理分科時選擇文科的原因,往往源于對數學畏懼,事實上,也正是這種普遍存在文科生中的“數學畏懼”,使得許多文科生常常消極對待數學學習,一般校的文科生更是如此,然而,即便撇開高考,數學能力之于文科生未來的工作與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換言之,消極對待數學學習,于文科生而言,無論從何種角度看,應該都可以認為是不明智的,基于此,本文將就針對一般校文科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如何在高中階段提高文科數學教與學的成效,并通過高考總復習使之得到更大的提升。
1 數學學習的現狀
1.1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文科生的數學學習動機明顯不足,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永遠學不好數學,對數學很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數學很累、是浪費,沒學好數學也沒什么大不了,不會有什么損失。
1.2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較低
文科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較低主要表現為:喜歡死記硬背,重結果不重過程,或陷于題海,喜歡套題型,不求甚解,張冠李戴,不能主動觀察和思考,欠缺理解、探究數學問題的習慣,更不用說能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策略性的知識更為欠缺,對學習過程不能加以監控,在學習活動后對學習結果不能進行自我檢查、總結、評價和補救,其自我意識發展水平和知識基礎也往往令他們難以自主學習,也難以堅持獨立學習,總之大部分處于不想學、不會學、不能學,更不可能堅持學的狀態。
1.3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習慣較欠缺
如作業書寫習慣差、字跡不工整、版面混亂,閱讀能力以及信息的處理能力差,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較為欠缺,不知如何聽課、記筆記、做作業、閱讀課本,更不會主動地去復習。
1.4模仿和實際操作能力較強
許多文科學生實際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比較善于交往,愿意與人合作,對程序性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強,這些特點正是他們的數學學習現狀可能得以改善的基礎。
2 數學學習現狀成因分析及其對策
一般校文科生數學學習困難的現狀,是由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家庭和學校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以下著重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兩方面分析成因。
2.1關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阿特金森期望價值理論,行為動機等于價值乘以期望,即目標或誘因對個體的價值越大,實現的可能性越大,驅力的力量越大,動機就越強烈,另外根據動機過程模式理論,一個完整的動機概念包括了三方面的因素,即動機的內在需求、外在誘因和自我中介調節作用,需要在心理潛能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而產生了,需要通過自我調節與外在誘因相互聯系,從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形成驅力,外在誘因通過自我調節作用而轉化為個體內在的動因,自我調節包括預期自我效能信念、意志和反饋等一系列循環過程,發動維持和調節行為,對行為結果的成功與失敗歸因,則成為后繼行為的主要動機因素之一,自我效能信念是一種反應個體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它是個體自我調節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些學生曾經歷過數學學習的失敗經驗,他們對失敗進行歸因時,往往把失敗歸因為缺乏相關能力,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產生了消極的情緒,降低甚至喪失了成功的預期,進而降低相應的后繼行為的動機水平,較低的學習動機水平致使其后學習的結果再次失敗,這樣就造成了惡性循環,從中可以看出,要讓學生的學習動機足夠強,面對學習結果,要進行正確的歸因,對失敗要歸因為自身努力不夠,或暫時缺乏任務相關的信息,避免引導學生,將失敗歸咎于固有的、超越他們自身控制的能力限制,把成功歸因于足夠的能力和適當的努力,個體則會保持較高的預期并增強后繼行為的動機水平,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阻止他們低估自身能力,教師表達對他們能力的信心。
同時要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它具有以下功能:能決定人們對活動的堅持性和活動時的情緒以及在困難面前的態度,還能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人們評價自我效能時往往主要應用學習成敗的經驗以及替代性經驗等,因此,我們想讓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成功的體驗,也讓他們看到了與他們水平相當的其他人的成功,面對失敗應該選擇積極的歸因模式,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穩固的自我效能信念,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學習的認知方面而不是動機方面,依靠我們富有成效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在內心體驗到學習本身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嘗到甜頭,產生學習的動機,無論此時他們的動機狀態如何,這其實是增大成功的誘因價值,從而增強動機。
2.2關于學生的學習方式
不少人認為,數學教學就是把數學課本上的結論、典型問題的解答過程、定理證明過程,有條理地呈現給學生就可以了,學生的任務就是認真聽、記筆記、背筆記,學生不斷地做題,很多題會做是因為見過,記住了解答過程,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也不必知道,至今很多人的教學方式或者學習方式都體現了這樣的特點,不難看出,這樣的教學造就的是學生的記憶力、模仿能力,而且學得非常辛苦,教師也往往教得很辛苦,學生很難獲得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非常欠缺,學生是學會了一些知識和技能,但是獨立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對數學的思想方法了解甚少,數學情感豐富與發展也無從談起,思維能力也沒得到多少訓練,并且會感到學數學很累、很辛苦、很乏味。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工作帶給學生什么呢?首先是讓學生掌握課標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怎樣去學數學,以致于學會學習,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以及較好的思維品質,學會怎樣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再次,在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知識在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以及數學學習對自身素質提高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總之,要讓數學的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主動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讓學生想學數學、愛學數學、會學數學,能堅持學數學,獲得受益終身的素質。
基于以上的培養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然要非常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數學學習的實質是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進行有關概念、公式、法則和定理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因此,在數學的新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已知的知識經驗或學生實際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用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分析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以及維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需要,可以設置較為密集的問題串,使得學生能順著所設置的問題串展開思維解答,同時要注意設置有關的情景作為鋪墊,讓學生有足夠的相關經驗,必要的時候,要給學生予以策略性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方面的提示,讓整個探究過程能比較富有成效,同時要注意同學與同學、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相互啟發合作,共同生成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學知識技能,使學生覺得相關結論都是他們自己找出來的(是很自然的),而不是教師硬灌輸給他們的,生成相應的結論后,應該引導學生回顧結論的生成過程,進行反思,看看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哪些經驗和教訓,學會了什么樣的數學思想方法、思維方式,他們適用于怎樣的問題情境,對哪些數學的知識有了怎樣的深入理解,通過這樣的一個知識的生成過程,能讓學生對必須掌握的那些知識技能有深刻的印象,同時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與人合作的技巧,感受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對成功解決問題的價值。
知識技能生成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夠應用這些知識技能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實踐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去理解生成的數學結論,關鍵是去思考相應的數學結論,回答了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借助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還有關鍵詞有哪些,便于面對實際的數學問題時,能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主動提問,提取出相關的數學知識,找到解題的思路,最終要把數學結論中的關鍵詞語形成一個詞語接龍的鏈條,便于在解題過程中展開思路,還要注意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的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便于綜合應用,另外,為了突破知識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強化重點,要圍繞某個問題精心設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達到對概念的深刻理解相關概念,同時還要注意到相關知識點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關基礎知識,考慮到學生基礎的現狀,應該給予及時補救,這整個過程要注意結合例題講解,應用變式反復呈現核心內容,容量不可太大,這個過程可以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做好充分的知識和方法上的準備。
2.3關于重視學生的作業
學生的作業包括課堂練習、課外作業,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從理解到應用,再到熟練和自動化,進而生成能力的重要途徑,它是有效教學的特別關注點,但一般校學生作業的現實狀況不容樂觀,有的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而且很多題學生不會做,學生要么是放棄作業,抄作業應付教師檢查,要么是陷于極度的痛苦和焦慮的狀態,身心備受煎熬,也有的以減輕學生負擔為由,學生教師都輕松,基本沒布置什么作業,此時無論哪種情況,作業都難以成為學生繼續獲取知識的延伸性學習,實現它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求知欲、鞏固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領域和產生知識遷移等方面的功能,也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責任心,那怎樣發揮作業的作用呢?除了作業的反饋要及時外,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精選作業的內容,突出典型性,要控制難度,保證學生經過努力能做得出來,維護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要保證學生作業會做,除了要科學安排教學過程,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要特別注意知識生成后的理解,其實這些學生學習數學中最困難的是對知識的理解、應用和掌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相關的數學知識,回答的是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借助于這一結論,我們在解決問題中可以做點什么?這一結論的討論對象,有哪幾個關鍵詞?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看到這些關鍵詞,可以提哪些問題?要借助例題給學生示范,怎樣應用相關的數學結論,去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此時,作業可以布置一些例題的變式,讓學生獨立完成,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初步理解和掌握,再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積累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選擇做的題目大部分是書上的練習和習題,如果相關的習題和練習中涉及到以前的知識點,考慮到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應及時給予補救,事先消除作業中的障礙,布置的題目要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為做綜合題和提高題做好鋪墊,題量要適當,一小時能完成即可,應該特別強調學生書寫的規范,此類作業要特別注意及時訂正和評講,保證基礎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精選一些難度適中的綜合題進行訓練,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策略,培養他們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獲得這一切能力都離開不了學生的獨立解題過程和教師的指導,為了避免學生走過多的彎路,以及產生對數學的畏難情緒,動搖其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可以精講一些典型的例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動提問、生成解題的思路,體會策略性的知識的含義及其應用的情景,感受在解題過程中的價值,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解題后的反思,要把所獲得的策略性知識加以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綱領化,把解題中所應用的知識加以歸納,使得數學知識結構化,因為策略性知識的概念化、條件化、結構化,是策略性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必不可少的具體條件,學生知識的結構化也便于解題過程中知識的提取,也有利于后繼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知識的遷移。
再次,要根據記憶的規律,經常復習檢測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這些學生學習能力都不是太強,主要是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很少,對很多數學內容很不敏感、容易遺忘,因此要及時的通過練習,讓他們復習,要注重檢測,難度不一定要很大,以保持他們的學習自信心為準,及時地查缺補漏,一般一周一個練習一個自測,及時反饋,讓學生清楚自己學習中的弱點、盲點,便于自我監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結語
總之,科學的組織數學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與建構,維護學生的學習數學自信心,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特別關注學生的作業,夯實基礎,注重策略性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著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眼于學生學習基礎的實際,多鋪墊、步子放小一些,大部分同學的數學成績能達到中等以上水平,數學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