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友
摘要:我國的農民承擔著實現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任,農民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設人才強國的精神,本文從農民文化素質調查和解決農民再教育兩大方面,客觀分析當前農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科學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農民教育;現狀分析;應對措施
自從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筑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農民教育作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素質,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一環,從各級政府、各類院校和科研院所到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都在積極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并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成效。但是,從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高標準、高要求看,還有不少差距。尤其在管理體制、教育結構上都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障礙、矛盾和困惑,需要認真分析、研究和逐一解決。
一、農民教育的現狀及意義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中華民族是在傳統的精耕細作農業基礎上孕育發展起來的以農民為主體的民族。但廣大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長期處于物質和精神雙重貧困狀態。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因此,保障農民受教育權的充分實現,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二、解決途徑與科學對策
要想解決農民教育問題,使農民教育盡快走出低迷怪圈,可采用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認識,各級聯動,多措并舉的途徑和方法來解決。
(一)農民的繼續教育是黨賦予的歷史使命,是農民的迫切需要,是建設最美農村的根本動力。
繼續教育是黨賦予的歷史責任。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加快發展教育,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再次強調了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戰略部署。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推動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促進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目標要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就是要在我國GDP總量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位的歷史背景下,不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個決定,為繼續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繼續教育是建設最美農村的根本動力。思想決定行動,只有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了,思想覺悟提高了,才能理解建設最美農村的重大意義,才能自覺投入到建設最美農村的隊伍中去,也才能使建設最美農村不走過場。這些都需要教育。
(二)中職院校是農民繼續教育的好陣地。
農民知識層次普遍偏低,而中職院校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專業的不斷調整,相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更加切合實際。相對于高中來說更加專業,是農民繼續教育的很好的切入口。而中職院校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后,教師、教室、設備等資源都很豐富。
(三)農民的繼續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工程,是形成學習型社會行之有效的一項工程。
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政府、教育部門、各中職院校、地方政府及農民的密切配合。需要中職院校針對農村、農民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專業及教學計劃,需要營造良好的繼續教育的氛圍,需要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和一系列優惠政策。
1.搞好宣傳。首先需要政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及各中專院校聯合舉行宣傳活動。可以通過媒體集中宣傳,在農村張貼標語、娛樂的形式進行宣傳,也可以通過入村、入戶的宣傳。宣傳開展這項繼續教育工程的重要意義。制定繼續教育周、繼續教育月,不斷在農村掀起人人想學、人人樂學的熱情。
2.制定優惠政策。應該制定農民繼續教育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保證農民在學習期間無后顧之憂,保證農民的收入不受影響,保證對農民有吸引力。對于參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繼續教育家庭和在繼續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學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3.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體系。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制度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針對我市農村存在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應做到六個突出:(1)以職業培訓為重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能夠讓農民掌握一門或一門以上的農村急需的實用技能。(2)突出傳統文化教育。在農村,夫妻矛盾、父子矛盾、兄弟矛盾、鄰里矛盾普遍存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3)突出衛生保健知識教育。在農村,農民普遍衛生保健意識差,衛生保健知識貧乏,以至于無病積小病、小病積大病,給很多家庭帶來很大的痛苦。(4)突出分類教學。根據農民的不同需要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職業類、傳統文化類、衛生保健類等內容,也可以交叉進行。(5)突出學制的靈活。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6)突出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4.堅持三個結合。繼續教育與送教下鄉相結合;繼續教育與駐村干部相結合,充分發揮下鄉干部的宣傳和鼓勵作用;繼續教育的成果與建設最美農村相結合,繼續教育的成果是最美農村的內涵,最美農村是繼續教育成果的外在表現。
5.重點及難點。重點是搞好宣傳,使宣傳到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教材和教學計劃。難點是一系列優惠政策是否能落實到位。
三、為農民教育作出積極貢獻
本內容國內外多有研究,且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要想在農民教育上不斷上臺階,上水平,還要作出極大的努力。知難而進,知不足而求索,試圖通過該選題,為提高廣大農民兄弟的整體素質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九十周年的講話》
2.《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
3.《邢臺市委八屆全會公報》
4.《我國農民繼續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廣西社會科學》
【責編 張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