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翔宇
隨著網絡信息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上網的大學生人數正在不斷增加。2007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表明,大學生互聯網普及率已接近100%。很多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此外學校附近網吧也很便捷。大學生的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有很強的探索欲望,在脫離家長監管的情況下,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地對待和使用網絡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無法回避且急待解決的重大課題。互聯網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心理發展、道德觀念等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一、互聯網的影響
互聯網的普及,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響深遠,其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
(一)互聯網的積極影響
首先,網絡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迅速、全面地提供大量的校內外乃至國內外信息,使大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更深入了解課程知識,可以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同學友誼和師生交流。網絡是個開放的世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內容,增加了大學生了解世界的機會。網絡信息全,覆蓋面廣,容量大,包含了學習、生活、時事政治等許多有益信息,對于開發大學生的思維,開闊眼界有著深遠的意義。網絡的開放性使地球變小了,“地球村”中的人們可以自由地交流。
其次,調查表明,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以網絡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隨著高校招生的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壓力也不斷增大,面對如此眾多的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思政工作者的工作壓力。
(二)互聯網的消極影響
網絡帶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僅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首先,網絡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有益信息,也包含了許多垃圾信息。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觀念的關鍵時期,如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網絡上不利于大學生健康觀念形成的一些信息能毒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原本純真的心靈受到污染,有甚者會產生心理問題,造成情緒冷漠。網絡還有可能造成大學生人格的缺失,價值觀的傾斜和道德水平的下降。
其次,網絡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思政工作者的壓力,但是,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控性。傳統的教育方式,學生的思想波動教師較容易察覺,能立即作出應對措施。但是,網絡教育中學生的想法、認識都無法在第一時間被準確地掌握,即使發覺學生有不良的思想動態,網絡上的教育力度也確實有限,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再次,每個人一天中可支配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上網瀏覽娛樂信息或者不良信息占用了太多時間,那么用于學習和與同學、教師交流、交往的時間就減少了,這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和社會交往都是十分不利的。更有甚者上網成癮則有可能導致遲到、曠課,荒廢學業、性格冷漠,這給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帶來了極大難度,也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增加巨大的壓力。
二、利用網絡,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網絡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積極的影響又有消極的影響,那該如何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充分利用網絡帶來的優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樹立符合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工作,關鍵在教師隊伍。我們要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網絡文化特點,能比較有效地掌握網絡技術,在網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的利弊,了解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習慣和特點,并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水平和業務水平,緊跟時代步伐,不落伍、不脫節,善于在理論后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及時了解時事動態,關心學生在議論的話題,想學生之所想,融入到學生中去,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我們只有自身素質提高了,才有能力去引導學生,并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堅決抵抗不良信息的影響。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出發,利用網絡資源,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將先進的思想和觀念引入到課堂中來,增強思政教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同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學習有益信息,摒棄不正確的觀念。
(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面對不斷普及的互聯網,加強監控,完善體制,規范大學生上網行為,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加強監控和引導,教育學生識別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利用校園網絡,對網絡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進行強制過濾或刪除,有針對性地進行網絡宣傳和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教育,使每個人都積極抵制不良的網絡影響,在宿舍內部和班級內部形成良性的網絡小環境,形成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大環境。通過校園網絡,組織更多大學生感興趣的有益的活動,使大學生上網不僅是有事可干,而且能夠自覺摒棄不良的網絡習慣,選擇良性的活動積極參加和融入進去。
(三)加強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培養網絡法制意識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教育互動,在認識網絡時代特征和尊重學生的前提下,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過程中來。在教育過程中,融入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普及網絡知識,將網絡培訓日常化。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絡,抵制有害信息,合理利用網絡資源,自覺維護網絡秩序。不亂發帖,不搞破壞,不做對社會和他人有危害的行為,文明上網。
三、對網絡行為的監控和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加強對網絡行為的監控和管理,制定網絡行為準則,監督和管理大學生的日常網絡行為。對于不良網絡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通過監管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對網絡中不良內容及時清理和堅決抵制,通過對大學生上網習慣的分析和監控,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從小處抓起,在高校中營造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用好網絡時代的資源,發揮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培養出網絡時代的優秀人才。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