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梅
文章千古事,而要寫好作文,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學生作文寫好了,就會思維敏捷,辯才無礙,說理深透,行事縝密,由此可見,作文對一個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幫助,甚至關乎學生一生的前途。筆者下面略談作文技巧一二,敬請斧正。
一、學會讀書、寫讀后感
在讀書過程中我一開始也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但是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學生只是積累,而在習作當中根本不會運用,或者是原封不動地照抄,在引導使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仍是不盡人意。
我不得不改變方式,讓學生寫讀后感,而且寫讀后感是循序漸進地呈梯度上升,也就是說學生每處于一個階段我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只是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讀童話,演童話,補編童話來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中年級學生階段通過寫讀后感及自己的三言兩語的感言,學會把讀書和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聯系起來,會寫完整的故事,把讀書和習作聯系在一起。隨著年級的增高,我會讓學生簡單概括內容,而主要在聯系實際寫事上下功夫,在分析寫作方法上下功夫,在運用修辭手法上下功夫等等。
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尤其是高年級階段,學生能夠根據自己讀的書來判斷生活中自己做的事對還是不對,也能夠應用書中的具體事例來評判自己和別人,這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明辨美與丑,怎能不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呢?同年級的教師問我:“你班的學生為什么分析能力那么強呢?”我輕松一笑:“那還不是學生愛讀書的結果呀!”而且通過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的分析,學生會靈活應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來,這不能不說是兩全其美。
二、改作文的方式不能固守陳規
習作評改是作文教學中最讓教師勞心費神的工作,但這也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我讓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共同討論,輪流評改四篇習作。這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此舉可以放在學生互改之后,也可以放在自我修改草稿之后。每組先選其中的一本進行評改,請一人通讀全文,其余三人邊聽邊想,有好詞句的,及時給予鼓勵,若有病句的地方停下來,幫忙修改,若是意見不一時,進行商討或是求助教師。作文基礎好的學生評遣詞造句如何,是否寫得具體,使同組的學生得到啟發。作文基礎差的學生也學著品評哪個句子表達得好,哪個標點用得不對。然后,每組按教師布置的作文要求評論優劣,寫出評語。每人評價一個方面,就直接寫在作文的后面。教師在班上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評議例子,鼓勵學生在班上大膽評議。教師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恰當地加以小結,講評中有指導,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學生也在七嘴八舌的評議爭論中,作文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提高。
三、思考要獨具匠心
寫作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思想,表達一種不同的思想,拋去所有的人云亦云,要求見解鮮明,獨樹一幟,令人讀之,頜首贊嘆。雖然這對一個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但這種道理,教師一定要反復地灌輸給學生。世界上的事物,相同的越多,其價值越低,把這個道理用到寫作上,就是要求與眾不同,別開生面。作文要表達積極的思想,因為人類的思想非常復雜,教師要引領學生表達積極的思想,傳遞責任感,渲染真善美,歌頌正義,描寫道德,謳歌倫理。一篇文章,我們先看它的性質,然后再看它的質量。一篇思想拙劣道德低下的文章,縱然文字錦繡,也一文不值。在中國歷史上,優秀的文學家前赴后繼,他們嘔心瀝血,以文學作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傳承我國優秀的文明。
綜上所述,寫作方法多多,難可俱陳,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讀書,勤于動筆,善于思考,天長日久,一定會倚馬千言、下筆生輝。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