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靜
在當今這個多元化信息的社會中,僅一本語文書已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如果教師僅僅就教材教教材,即使將文本挖掘得又深又透,學生所獲也是狹隘的。顯然傳統的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的學習內容已適應不了信息社會的要求了,我們的語文教學要立足于開放,要從書中走出來,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這些說明在語文學習中,不能只局限于語文教材,語文學習也不僅僅是學習語文學科。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同步拓展閱讀呢?
一、要抓住重點字詞進行拓展
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內涵,感受到祖國文化的魅力,這是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對文中關鍵字詞進行深刻理解,并進行拓展性的訓練,這樣既理解了文本,又拓展了學生視野,增加了信息量。如在學習《廬山的云霧》時,這課講到“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就“千姿百態”一詞,我先讓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了意思,然后再用它進行拓展訓練,比如,用它來造句,或找出其近義詞等。這樣的訓練不但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
在上《臥薪嘗膽》一課時,我進行了這樣的拓展:
師:勾踐夫婦在吳國還受了哪些屈辱?
生:他們還要給吳王養馬駕車,服侍吳王。
生:他們要被吳王的大臣取笑,大臣們都來諷刺、挖苦勾踐,說他無能。
生:他們還要做牛馬不如的事情,比如,倒馬桶什么的。
生:吳王他們可以隨時打罵勾踐夫婦。……
師: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難盡啊!但勾踐硬是“熬”過來了,這就叫“忍辱負重”。講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養馬駕車、舂米推磨這些事對一般百姓來說,是不是忍辱負重呢?
生:不是。
師:為什么對勾踐來說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為勾踐是越國的國君,不應當干這些活。
師:國君一貫“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生:勾踐為吳王做這些事,就降低了他的身份。
師:再想一想。
生:勾踐代表越國,現在成了吳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吳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國。勾踐作為越國的國君,當然感到恥辱了。
師:“王”以“國”為榮,“國”以“王”為榮。
在這樣的訓練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詞句的拓展訓練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內涵。
二、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
除了文中的拓展外,我們還要著眼于與課文內容、作者、背景等相關的知識方面。因此,我們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學生的眼界,圖書報刊均可讓學生進行閱讀,不但豐富知識,還能為學生寫作積累素材,何樂而不為呢?
比如,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大家對諸葛亮的形象印象深刻,因此,在學生理解他的形象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去搜集更多的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材料來進行閱讀,在這個搜集的過程中,學生對諸葛亮的形象更加了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整理等綜合能力。
再如,學習《海底世界》時我選了兩篇課外材料:《人類的秘密倉庫》和《海底的冷燈》在課堂上進行同步學習,以課內材料為主,課外材料為輔,課內課外互相滲透,互相借鑒,不同角度的幾個信息在結合教學中形成了合力。這樣的教學效果非常好。這樣呈現信息,鍛煉了學生閱讀多種信息,處理多種信息的能力。
這些資源使得課堂內容充實,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相關知識,拓展了視野,激發了興趣。
三、向生活領域拓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與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小到廣告詞語,大到報刊書籍,都是語文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增強學科間的聯系,擴大語文教學的空間,促進學生的發展。比如,課文《春聯》就將文學、知識融為一體,課文中蘊含著對聯的特點、創作方法的知識。在學習這課后,我就讓學生自己動手來試著寫寫春聯,并組織類似活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學生也非常樂于參與,積極性非常高。
四、朝想象世界拓展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的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見,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注重朝想象世界拓展至關重要。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它反映的思想和作者滲透的情感以及語言技巧往往蘊含在空白處。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極好的拓展思維能力的機會。因此,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藝術境界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積累,通過想象、聯想去填補課文描寫中所留下的空白,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想象、進行再創造。
如教完《三袋麥子》一文,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土地爺爺送給你一袋麥子,你會如何處理這袋麥子呢?并且用一段連貫通順的話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寫下來。不難看出,全開放性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又能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
我們有效地挖掘文本資源,加強文本的拓展訓練,使課堂教學流程錯落有致、趣意盎然,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