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改革浪滔滔,探索火熊熊。本文作者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巧妙導入、戲劇表演、啟發聯想和詩情畫意等角度論述了小學語文古詩詞興趣教學法。
關鍵詞:巧妙導入;戲劇表演;啟發聯想;詩情畫意
我國古詩詞是文學寶庫中的藝術奇葩,它的語言精煉、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正如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小學語文文本中所選的古詩詞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值得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取古詩營養,探索古詩真諦,使學生“靈秀”起來。筆者站在改革前沿,就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了大膽嘗試。
一、巧妙導入,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課堂導入是有效課堂的前奏曲,扣人心弦的導語能使學生引人入勝,為閱讀課文創造了一個前提條件,驅動和控制了學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識和技能,給人以啟迪,催人奮進。教師采用講故事、提問題、猜謎語和設懸念等方法導入,有利于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執教李白的《贈汪倫》時如此導入:首先講述汪倫巧妙用計邀請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佳話,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的桃花潭畔,對李白為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次,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這樣修書一封:“先生喜歡游玩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品酒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知道汪倫是豪爽之士,便欣然前往拜訪。相見時,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原來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然而,李白欣然命筆:“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就這樣,他倆結為好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創作了七言絕句《贈汪倫》。學生在故事的熏陶下,大大激發了學習《贈汪倫》的積極性。又如,我在執教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誘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戲劇表演,提高學生的鑒賞熱忱
戲劇演出所包含的各種藝術成分都是在劇本基礎上進行的二度創造,但從戲劇藝術的綜合性來看,表演藝術在各種藝術成分的綜合中居核心地位。為了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教師可以把古詩改寫成劇本,并指導學生在課外排演,以便在課堂上進行正式“演出”。當然,把古詩詞改編成劇本絕非易事,因為古詩詞語言精煉,基本沒有情節可言,若要鋪陳出栩栩如生的劇本,必須駕馭多種藝術元素。一般而言,教師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塑造相應人物的奇聞逸事、傳說故事推演等途徑,不斷豐富劇情,豐滿人物形象,增強藝術感染力。譬如,我們在排練李白《贈汪倫》時,除了詩中原有的“汪倫赤足踏歌而行,追趕到桃花潭渡口送別李白的場景”外,參考引用了上述故事中提及的佳話材料;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欲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專門設宴為李白餞行,并拍手踏腳,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并又挑來兩壇酒贈于李白。李白深受感觸,也作《贈汪倫》詩一首回贈。學生通過劇情中的視覺、聽覺等元素,進一步感悟到朋友間那種離別之時難舍難分的赤子情懷,牽動手足之情感人肺腑,震撼千古人心。可以這樣操作的詩也很多,諸如《小兒垂釣》《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尋隱者不遇》等。
三、啟發聯想,激發學生的欣賞情趣
小學語文新教材中的古詩文往往情景交融,展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剖析字句,展開聯想,欣賞其優美的情趣。譬如,我在執教《詠柳》一詩時,要求學生針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句展開聯想九九艷陽天柳條吐綠的美妙情景:巍峨的柳樹好像是用綠色的玉石裝飾成的,千萬條柔韌的柳枝,好像是垂著的碧綠的絲帶,迎風輕動,真是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柳圖”。又如,我在講授杜甫的《絕句》時,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作品的基礎上想象:窗戶外面,細細的柳枝吐翠,彎彎的柳條飄舞,兩只黃鸝在柳枝間追逐嬉鬧,唱著悅耳的歌兒;天空中,一行白鷺在自由地飛翔,好像要與青天相接的樣子。如此美妙絕倫的美好景色,激發了學生的欣賞情趣。
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古詩教學的目標是陶冶性情和培養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是詩的翅膀,假如沒有想象就沒有詩,缺乏想象力也就品不出詩味來。
四、循循善誘,讓學生感悟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概括出了詩詞和繪畫之間的不解之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的意境,畫的神韻,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詩詞作者也是出色的畫家,諸如唐代的王維就是典型的畫家和詩人,他的詩往往勾勒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和“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等名句全都令人心曠神怡,給人以美的享受。有些詩詞本身屬于題畫詩,譬如:元代王冕的《墨梅》和清代鄭燮的《竹石》,教師必須讓學生結合圖畫加深對詩的意境的理解,這樣詩與畫就相得益彰。
經典的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恰如璀璨的星空,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在踐行“15/20/10”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有的放矢地讓學生邁入古詩詞的神圣殿堂,積極引導他們多從整體上把握整篇作品的思想韻味,進一步吸取民族文化的營養和智慧,使學生在領悟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同時,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也得到有效提高。
【責編 張偉飛】